穿越雍正朝的帝国崛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4章 大坝之梦,挫折与希望

洪水退去后的灾区,满目疮痍,残垣断壁间弥漫着劫后余生的气息。林慢深知,黄河水患由来已久,此次虽暂时平息,但要想彻底根治,必须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他想起自己脑海中的系统,其中蕴含着来自后世的先进水利知识,或许能借助这些知识修建一座现代化大坝,一劳永逸地抵御洪水侵袭。林慢回到京城后,顾不上休息,便向雍正帝提出了修建现代化大坝的构想。他详细阐述了大坝在防洪、灌溉、航运等方面的巨大作用,以及其对大清国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雍正帝听后,虽对这一前所未有的工程心存疑虑,但看着林慢坚定的眼神,又念及他此前在交通建设和救灾工作中的卓越表现,最终还是决定支持他,拨出了巨额款项用于大坝的修建,并赋予他调动各方资源的权力。

林慢再次组建了一支专业团队,成员不仅包括工部的能工巧匠、水利专家,还吸纳了一些曾参与公路建设、具有创新思维的年轻人。他将系统中关于大坝设计和建造的知识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团队成员,带领大家日夜钻研设计方案。经过无数次的讨论和修改,一份详细的大坝设计蓝图终于完成。选址工作也至关重要,林慢亲自带领团队沿着黄河流域进行勘察,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水文等多方面因素。最终,他们选定了一处峡谷地段,这里地势险要,河道狭窄,是修建大坝的理想位置。

施工队伍迅速组建起来,从全国各地招募了大量劳工。为了提高施工效率,林慢引入了一些从国外购买的先进施工设备,如起重机、混凝土搅拌机等。这些设备在当时的大清国极为罕见,劳工们对其操作方法一无所知。林慢便从国外聘请技术人员,对劳工们进行现场培训,确保他们能够熟练使用这些设备。

大坝建设正式开工,施工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然而,困难也接踵而至。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地质条件复杂,施工过程中频繁出现岩石破碎、地基不稳的情况。按照原有的设计方案,大坝的基础无法牢固地扎根在这样的地质上。林慢和团队成员们日夜守在施工现场,查阅各种资料,结合系统知识和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施工方案。他们采用了灌浆加固、打桩支撑等方法,经过一番艰苦努力,终于解决了地基问题。紧接着,又出现了技术难题。现代化大坝的建造需要高精度的施工工艺,而大清国的工匠们习惯了传统的建筑方法,对于一些复杂的技术要求难以掌握。例如,在混凝土浇筑环节,由于对配合比和浇筑速度控制不当,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严重影响了大坝的质量。林慢心急如焚,他一方面组织技术人员对工匠们进行反复培训,另一方面亲自监督施工过程,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标准。

就在大坝建设逐渐走上正轨时,资金短缺的问题又浮出水面。修建现代化大坝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大多依赖进口,成本高昂,加上施工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意外情况,导致预算超支严重。林慢向雍正帝如实汇报了情况,雍正帝虽对工程的进展感到担忧,但还是决定再次拨款,支持大坝的建设。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当大坝即将完工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袭击了黄河流域。这场暴雨持续时间长、强度大,河水水位迅速上涨。林慢和施工人员们严阵以待,密切关注着大坝的情况。然而,令人痛心的是,大坝在洪水的冲击下出现了多处渗漏,最终部分坝体坍塌。

望着被洪水冲垮的大坝,林慢心中充满了痛苦和自责。他的努力付诸东流,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工程就这样失败了。施工人员们也都垂头丧气,对未来感到迷茫。林慢深知,此时自己不能倒下,他强打起精神,安慰着大家:“这次的失败只是暂时的,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经验教训。我们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重建一座更加坚固的大坝。”

林慢回到京城后,闭门谢客,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他仔细回顾了大坝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分析失败的原因。他意识到,虽然系统提供的知识先进,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大清国的国情和实际条件。同时,技术人才的短缺也是一个关键问题,要想实现现代化工程的建设,必须培养一批掌握先进技术的专业人才。

苏瑶看着林慢整日愁眉不展,心疼不已。她默默地陪伴在林慢身边,为他准备可口的饭菜,鼓励他重新振作起来。年羹尧也来信安慰林慢,表达了对他的信任和支持,并表示愿意为后续的工程提供帮助。

在亲朋好友的鼓励下,林慢逐渐走出了失败的阴影。他向雍正帝请罪,并详细汇报了大坝建设失败的原因和自己的反思。雍正帝并没有过多责备他,反而对他的坦诚和勇于担当表示赞赏,并鼓励他继续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林慢重新振作起来,他决定从人才培养入手。他创办了一所水利工程学院,聘请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担任教师,培养专业的水利技术人才。同时,他还组织团队对国内外的水利工程进行深入研究,学习借鉴先进的经验和技术。在这个过程中,林慢不断思考如何将系统知识与大清国的实际情况更好地结合起来。他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总有一天,他能够实现修建现代化大坝的梦想,为大清国的百姓带来长久的安宁和福祉。日子一天天过去,林慢和他的团队在挫折中不断成长。虽然前方的道路依然充满挑战,但他们心中的信念却愈发坚定。他们期待着有一天,一座坚固的现代化大坝能够屹立在黄河之上,成为守护百姓的钢铁长城。

作者正在努力码字中,去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