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下:这个逆袭系统不对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1章 离别

第二天,张松龄刚想下山,就被告知却非大师正在禅房里等他。

他刚进禅房,还没开口说话,就听到一个甜甜的声音。

“大哥哥。”

紧接着,一个扎着两条小辫子,穿着一身大红袍的小女娃直直跑过来。她在张松龄面前一个急刹,仰着头,眼巴巴地看着张松龄。

认出来人,张松龄低下身子,抹了抹小女娃的脑袋,“锁儿啊,今天怎么有空来寺里了?”

“来看大哥哥。”锁儿说完,在张松龄耳边悄声说道“大哥哥,把地牢门锁打坏,把囡囡从地牢里救出来的人就是你,对不对?”

今天睡醒过后,老人和她说了这个猜测。

锁儿听自家爷爷这么一说,越发觉得逃出来的昨天晚上在屋顶上看到的那个人就是张松龄。

于是这才有了他们这一趟灵隐寺之行。

而此时,眼见张松龄一点不惊讶她的回来,更加坚定了她的猜测。

张松龄捏了捏锁儿的鼻子,没说是,也没说不是。

张松龄和老人打了个招呼,这才对着却非大师恭敬行了一礼,“见过大师。”

却非大师单手立掌还礼,枯瘦指节捻动佛珠,“你们先聊,老僧还有事,先告辞了。”

顿一下,他又对着张松龄道:“你等会来找我一趟,不急,先陪两位施主。”

张松龄点点头。

等却非大师一走,老人立马对着张松龄问道:“昨天晚上,是你救的我家囡囡吧?”

这次张松龄没否认,大大方方地承认了。

闻言,老人第一时间拉着小女娃对着张松龄跪下,一口一个“恩人”的叫着。

张松龄好说歹说,这才把人从地上拉起来。

几人寒暄一会后,老人才问道:“恩人,你能细细和我们讲讲这次的事情吗?”

张松龄叹一口气,“这件事情没那么简单,还在查。现在只知道一点,有人趁着城里保安处和警察打起来,一切乱糟糟的时候,肆意抓人。”

“我甚至怀疑,保安处和警察之所以打起来,也是有人在背后挑拨。”

老人又问道:“恩人的意思,没人在针对我家囡囡?”

张松龄点点头,“抓囡囡的人,是日租界顺通赌场的老板。可据这人所说,他背后还有人在指使。具体是谁,他也不知道,只知道是一个日本人。”

顿一下,他又道:“这个日本人确实不是冲着你们来的,可他为什么要抓那么多小女孩,我也不清楚。还在查,等一有消息,我会第一时间通知你们的。”

“好的好的,多谢恩人。这次要不是恩人,我们囡囡可就危险了。谢谢你,谢谢......”老人胡乱说着“谢”字,佝偻着腰就要屈膝下跪,却被一股绵柔炁劲托住。

张松龄佯装怒道:“老这么跪跪跪,你不烦我都烦了。”

闻言,老人顿时感觉局促和窘迫。

有限的词汇量让他没办法描述自己的感受,只是不断地重复“谢谢”和“谢谢你,恩人”之类的词语。

“爷爷,大哥哥。”

这时,耳旁一个声音响起。

张松龄回头,只见锁儿拿着一铜盆馄饨走过来。

馄饨是生的,刚包好的那种。

怕脏了灰,铜盆上还用一个篾编屉盖盖好。

老人猛地拍一下脑袋,笑笑,“险些忘了,这是我和囡囡从山下带上来的。没什么好报答恩人的,想了老半天,也就只能包点馄饨。怕坨了,就没煮。”

“恩人饿吗?要不,我现在去借庙里的厨房给恩人煮点饺子?”

张松龄本想拒绝,但转念一想,如果不给老人家报答的机会,老人家今后的生活都不会快乐。

他点点头,“都煮了吧,咱三围在一起吃点馄饨,热闹。我也好久没吃你们家的馄饨了,甚是怀念。”

“好!好!好!”老人激动地连说了三个“好”字。

十多分钟后,老人端来一锅馄饨。

三人围在一起吃馄饨。

也是这时,老人才出声问道:“恩人,你觉得,囡囡以后还会遇到类似的危险吗?”

看着老人那严肃的表情,张松龄不由得也认真起来。

他仔细想了想,随后微微摇头,“我不知道日本人要抓那么多小女孩干什么,也不知道他们还会不会抓第二次,第三次。”

“只能说,有可能,有很大可能。”

话说得这么明白,老人也听懂了。他认真点一下头,“那我知道了,我带囡囡回老家去吧。”

“老家?”

张松龄沉默几秒钟,他有心想帮一帮老人家,却发现自己一个人什么都做不了。

“对,回家!”老人打了个哈哈,“以前是想着城里教育水平高,老师好。囡囡在这里上学,当个读书人,以后才有大出息,不用像我一样苦哈哈的卖力气。”

“但这次出事以后,我一下想开了。什么读书人,什么大出息。不要了,不要了,什么都不要了。我们回村里去,老老实实当个庄稼人,平平安安地比什么都强。”

张松龄认可地点点头,“确实,平安是最大的福气。”

一顿馄饨很快吃完,也到了该离开的时候。

张松龄帮着把铜盆洗好,送这对爷孙走出灵隐寺大门。

途中,张松龄悄悄在老人兜里塞了二十大洋。

不是舍不得,也不是抠。

主要是怕给太多了,反而给老人招来灭顶之灾。

这时,老人说道:“虽然觉得不太可能,但小老儿还是想说一下。”

顿一下,老人又道:“小老儿老家是杭州西北的一个小山沟沟,距离这里大概四五十公里。”

“村子附近有几十亩芦花,冬天的时候芦花飞起来像雪一样漂亮。所以村子因此得名,叫芦雪村。”

“恩人以后如果路过我们村子,还请一定到家里来坐坐。随便找个人,跟他们说找赵老三,他们就知道了。”

张松龄郑重其事道:“芦雪村,附近有几十亩芦花,赵老三家。嗯,我记住了,以后要路过,我一定来家里拜访。”

老人激动得连连点头,“到时候让囡囡买肉,小老儿擀皮,还给恩人你包馄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