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章 文武选举,册封信王
乾清宫,殿内。
金碧辉煌的皇宫,肃穆端庄的大殿,此刻竟无一人言语,纷纷看向龙椅之上那人。
充满敬意,等候差遣。
“阿检来了,赶快上座。”朱由校目光扫视众臣,最后落在那个瘦小身影上。
朱由检缓步走上台阶,来到一隅(yu)落座而下。
“人都到齐了。”
“那就说说,诸位爱卿的看法。”
“朕还挺想听听。”
话音未落,一道身影率先站出:“禀陛下,皇子年幼不可封王赐爵。”
“至于……嘉奖尚可。”
说话的正是,刚才走进大殿的魏忠贤,如今来到大殿仿佛像换了一个人。
语气冰冷,神采飞扬。
一袭貂袍尽显老态。
“臣附议……”
“……”
随着他说完,更多的民臣纷纷附议,像是根本没有任何人提出反对。
唯有一两人凛然不决:“陛下,臣有不同计策。”
听到这里,朱由校脸上浮现出一抹异色。
“是王爱卿啊,不妨说说。”
一旁的朱由检望向那人,大脑飞速运转,回忆着那人的身份。
一个名字涌上心头。
王安。
也是历史有名宦官,为人刚正不阿,后被魏忠贤一党联手害死。
可惜了……
就在他还在思索时,王安率先开口:“臣认为,皇子虽年幼,但已经有了独立意识。”
“可培养善心辅佐,封王赐爵也未尝不可。”
“更何况,我大明此时,各洲域匪患猖獗肆意,正是用人之际。”
“一位好的王侯,胜过千万兵甲。”
“综上,臣认为对皇子封王,只会有利大于弊的显著效果。”
没成想,话还没说完,便被魏忠贤一党之人打断,然后立马否决:“臣秉持不同意见。”
“皇子终归年幼,不是稍加教导就可成才成业。”
“既如此,我大明王朝,三岁孩童亦可治国安邦?”
“岂不是招人嘲笑。”
说完,他还刻意挥了挥衣袖,表示对此看法的不屑。
王安没有理会他,继续道:“最后……臣一直认为,世间没有天生的帝王,只有懦弱的愚蠢!”
此言过后……
大殿上轰然喧嚣,所有人都对此表示不解,有疑惑,震惊,复杂……
各种情绪交织,开始文武争辩。
朱由校抵住下颚,静静看着这一幕,仿佛这一切早已习以为常。
根本没有打断的意思。
过了半晌之后,大殿才回归平静,像是他们吵累了,不想争辩了……
见状,朱由校这才重新开口:“诸位爱卿所言,朕都知晓了。”
“不过……”
“朕心意已决,不必劝诫了。”
“三日后将进行对吾弟,朱由检的封王典礼,不得有误。”
“册封信王,与朕同享天乐。”
“就这样了。”说完,他转身准备离去,却像是想起什么,返回拉着朱由检离去。
这一幕幕都被他看在眼里。
虽然自己是穿越而来,但是从心里便觉得,这位皇帝哥哥,一直都是以诚心待已……
虽是同父异母,但丝毫没有影响两人的关系。
众人见皇帝陛下离去,立马弯腰躬身相送,唯有一人没有任何动作。
伫立在那里,宛若一尊雕塑。
魏忠贤望着那离去的两道身影,心中的疑惑更加浓郁。
许久……
人都走完,只剩下零零散散几人,王安临走时看了眼魏忠贤,口气不悦道:“魏官,臣想告诉你一个道理。”
“什么?”
魏忠贤冷冷开口。
王安叹了口气,回道:“人心不足蛇吞象啊……”
说完,便消失在大殿之中。
……
与此同时,御花园。
兄弟二人漫步走在青石小路上,四周的青草花香沁人心脾。
让其顿感心旷神怡。
潺潺流水声回荡在阁涧,映照着两人的青涩脸颊。
一张清秀,一张稚嫩。
“哥……”
朱由检本想说些什么,却发现不知要说什么,又说什么比较合适。
要说自己不想要那爵位,铁定是假的,在外人看来,那爵位无异于泼天富贵。
要说自己惦记那爵位,显然是真的,但也仅限于此,那是自己还没穿越的朱由检。
此刻,朱由检只想苟活。
可以的话,再抢救一下这万里河山……
毕竟……
如果明朝都没了,自己也不可能存活。
有了大家园,才会出现小家园。
而大家园,又由千万个小家组成,两者不可分割,不可独立。
朱由校没有理会他,痴痴望着花园中央的那棵杨树,语气平淡问道:“阿弟……你想要我的皇位么?”
一瞬间。
朱由检神色陷入谷底,变的冰冷无比。
他反复确认,确认自己有没有听错,但很可惜没有听错。
这个问题非常经典。
而且还是用我自称,没有用朕来称谓,可见其是心是多么诚挚。
不等朱由检回答,他继续开口:“不过……没关系,相信你有一天会继承我的位置……”
“那一天……可能不会太晚……”
“回去吧!”
“这里湿气重,小心得风寒。”朱由校拍了拍朱由检的肩膀,语气温和道。
“对了,三日后要准时参加仪式。”
“不要像上次再迟到了,还要母后去找你。”
“知道了。”
朱由检点头示意,然后转身离去。
没过多久,便离开了乾清宫。
朱由校望着那道身影,心中不知思索什么,但很快便转移视线,重新投入美景之中。
天色逐渐黯淡,落日的黄昏开始爬满整个云边。
大地重新回归寂寥。
与此同时,乾清宫内。
“咚咚咚!”
朱由校正在批改奏折,一道敲门声从屋外响起,平稳且规律。
见没人说话,又是三道敲门声。
朱由校揉了揉眉心,驱散心中的疲倦,淡淡回应:“没人,进来!”
随着声音传来,屋外之人提着纸灯,才推门而入。
神色有些慌张,却又假装无事发生。
朱由校隔着油灯,看清了那人的面容,却丝毫不意外。
此人,正是他的养母。
也是今朝之上的嫔妃,准确来说是先帝的宠妃,李康妃。
鉴于朝政上,凡被册封为妃子后,都没有干预朝堂权利
也因此,她与朱由检上朝后。
一直保持沉默。
实则无人在意,却又让人不得不在意。
注1:崇祯皇帝朱由检,于天启二年(1622年)被兄长明熹宗册封为信王
注2:朱由检与朱由校为同父异母。
注3:李康妃,为明光宗宠妃,明熹宗,明思宗养母。
注4:王安,明朝时期宦官,为人刚正,与东林党人士友善,劝诫天启帝行善政,但多病,故逐渐失势,后遭天启帝乳母客氏与魏忠贤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