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央苏区的实践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苏区与红色文化研究博士书系》序

苏区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段非常重要的历史。80多年前,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和开展了波澜壮阔的苏维埃革命斗争,先后建立了中央苏区、湘赣苏区、湘鄂赣苏区、闽浙赣(赣东北)苏区、鄂豫皖苏区、川陕苏区、湘鄂西苏区、湘鄂川黔苏区、琼崖苏区、广西左右江苏区、闽东苏区、西北苏区、鄂豫陕苏区等十几个苏区,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谱写了彪炳史册的壮丽史诗。特别是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进行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伟大预演,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治党治国治军的栋梁之才,为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这段波澜壮阔的岁月,孕育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工作方法,催生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创造了崭新的红色文化。

2011年11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历史,已经成为我们党的历史和近代中国革命斗争历史非常重要的一页,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广大干部和党员应该不断从中得到教益,受到启迪,获得力量。”苏区精神“既蕴涵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共性,又显示了苏区时期的特色和个性,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新的升华,也是我们今天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来源。”强调“无论现在和将来,都要坚持继承先烈遗志,大力弘扬苏区精神。”

深入开展苏区研究,厘清中国波澜壮阔的苏维埃革命斗争历史,总结苏区时期特别是中央苏区时期我们党的建设的优良传统,总结我们党在中央苏区局部执政的历史经验,对于进一步丰富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进一步激活红色基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当前,我省正全面推进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深入开展苏区研究,对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全力推动革命老区、中央苏区的跨越发展,把原中央苏区打造成为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江西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先后创建了井冈山、中央、赣东北、湘赣、湘鄂赣等全国最早、最大和最多的苏区,全省三分之二以上的地区曾为苏维埃区域,被誉为中国革命前进的伟大基地、毛泽东思想的发祥地、苏区精神的发源地。在新的历史时期,江西更是有责任和义务在苏区研究和红色文化传承创新上发挥更大作用。

赣南师范大学作为一所扎根赣南苏区办学的省属高等院校,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并致力于苏区研究,整合校内外苏区研究力量,聚集政、学、研各方面的创新资源,坚持历史研究、理论创新和现实观照相结合,注重传承创新,在中共革命精神和中央苏区研究领域取得了具有原创性和国内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和育人品牌,为传承红色基因、服务国家战略和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等提供了智力支持。

博采众长凝聚思想智慧,推陈出新促进繁荣发展。为进一步深化苏区研究,形成研究合力,赣南师范大学依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江西省“苏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编纂出版了《苏区与红色文化研究博士书系》。该套丛书共由《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央苏区的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央苏区戏剧中的实践研究》、《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传播研究》、《苏区军事化结构与运行机制研究(1927—1937)》、《鄂豫皖苏区文化动员与意识形态建构(1920—1937)》五本著作组成,是五位青年博士有关苏区研究和红色文化研究方面的博士论文,既有历史理论的研究,又有历史实践的阐述,还有现实问题的思考,内容丰富,史料翔实,是近年来赣南师范大学在中央苏区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深度。

苏区精神是我们党为后人留下的传家之宝,是铸就我们的国魂、军魂、党魂、民魂的精神内核,愿苏区精神永放光芒、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中共江西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