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善斋《尚书》十诰章句集解(全三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上卷·

商书 仲虺之诰第二

《尚书全解》卷十四《商书·仲虺之诰》

(宋)林之奇撰

《仲虺之诰》。

《周礼》,出师以立戒,先后刑罚:一曰誓,用之于军旅;二曰诰,用之于会同,谓于会同之所,设言以告众也。若《汤诰》《康诰》《召诰》之类,皆是于会同之时,告众以其所设施之意。故《汤诰》曰“王归自克夏,至于亳,诞告万方”;《康诰》曰“四方民大和会,侯、甸、男邦、采、卫,百工、播民和,见士于周”;“周公咸勤,乃洪大诰治”;《召诰》曰“诰告庶殷,越自乃御事”,凡此皆是会同之所诰也。此仲虺告汤一人之辞,而亦曰“诰”者,唐孔氏曰,仲虺必对众告汤,亦是会同。然亦不必如此说,且如“殷既错天命,微子作诰父师、少师”,亦岂对众之辞邪?要之,凡曰“诰”者,但有所诰戒之辞。苟欲一之以会同之说,则固矣。《康诰》《召诰》之类,二字足成文。“仲虺诰”三字,不得成文,故以“之”字足成其句,亦犹《冏命》《毕命》二字成文,至《微子之命》《蔡仲之命》,则加“之”字也。

《书经集传》卷三《商书》

(宋)蔡沈撰

契始封商,汤因以为有天下之号,书凡十七篇。

《尚书详解》卷十一《商书·仲虺之诰》

(宋)陈经撰

《仲虺之诰》。

此篇为成汤有惭德而作也。仲虺之意在于正君心,故其始,则有以美之;其终,则复有以警之。美之者,所以释汤之惭也。成汤于胜夏之后,常留惭德于中,则必有自沮之意,而无日新之德,是谓执而不化矣。警之者,所以防其未然也,使成汤于惭德既释之后,矜能伐功。志得意满,则前日之功复亏矣。大臣之用心,操纵弛张,凡以扶持开导其君,使归于善而已。

《书集传纂》疏卷三《朱子订定蔡氏集传·商书》

(元)陈栎撰

契始封商,汤因以为有天下之号,书凡十七篇。

纂疏:

《史记》,帝喾生契,为唐虞司徒,封于商,赐姓子氏,十三世生汤,在位十三年,寿百岁,国号“商”,盘庚迁殷以后号“殷”。

《书传辑录纂注》卷三《商书》

(元)董鼎撰

契始封商,汤因以为有天下之号,书凡十七篇。

纂注:

《史记》,汤,黄帝后,帝喾生契,为唐虞司徒,封于商,赐姓子氏,十三世生汤,名天乙,都亳,今济阴亳县。郑氏曰,商在太华之阳,汤在位十三年崩,寿百岁,国号“商”,盘庚迁殷以后号“殷”。

《尚书句解》卷四《商书·仲虺之诰第二》

(元)朱祖义撰

《仲虺之诰第二》。

(汤既胜夏而归,念尧、舜、禹,揖逊授受,而己始以征伐得天下,恐后世以为口实。仲虺虑其忧愧无已,必有自沮之心,而无日新之德,故作诰以释汤之惭。始言天厌夏德而眷汤不容释;中言民之怀商而戴商为己旧;终言成汤创业垂统必思所以永保天命。无非所以释汤之惭也。此正仲虺作诰之意也。)

《尚书日记》卷七《商书》

(明)王樵撰

《商书》。

契始封商,汤因以为有天下之号。《商书》旧凡四十篇,二十三篇亡。

郑玄云,契本封商国,在太华之阳。皇甫谧云,今上洛商是也。襄九年《左传》云,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邱,相土因之。杜预云,今梁国睢阳宋都是也。按书序,自契至于成汤八迁,汤始居亳,从先王居。孔氏曰,自商邱迁焉。都虽数迁,“商”名不改。正义曰,相土,契之孙也。自契至汤,凡八迁,若相土至汤都遂不改,岂契至相土三世而七迁也。相土至汤,必更迁都,但不知汤从何地而迁亳尔。又曰,汤取契封商,以“商”为天下之号。周不取后稷封邰,为天下之号者,契后八迁,“商”名不改,成汤以“商”受命故宜以“商”为号。后稷之后,随迁易名。公刘为“豳”,太王为“周”,文王以“周”受命故当以周为号。“亳说”见《汤诰》。

《仲虺之诰》。

孔氏曰,仲虺臣名(赵台卿谓即莱朱),以诸侯相天子。会同曰“诰”。正义曰,定元年《左传》云,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为夏车正;仲虺居薛,以为汤左相。作诰皆解汤之辞。而言会同者,因解诸篇诰义,且仲虺必对众告汤,亦是会同曰“诰”。按,凡因会而陈之者皆曰“诰”,不特以告君,亦因以晓众庶也。今人专以释汤之惭为言,不复及下句,则失仲虺作诰之意矣。

《尚书地理今释·商书》

(清)蒋廷锡撰

商。

《括地志》云,商州东八十里商洛县,本商邑,古之商国,帝喾之子契所封也。商洛县今废,今为商州,地属陕西西安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