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明
1.本书阿里斯托芬著作古希腊文引文除特别说明外,均以N.G.Wilson,ed.,Aristophanis Fabvlae,Oxford Classical Texts,2007 (Ⅰ and Ⅱ)校勘本为准。引文出处说明,按照西方古典学界的惯例,只出剧本名和行数,不出相应依据本出处的页码,亦略去作者名“阿里斯托芬”。N.G.Wilson的校勘本是最充分反映目前西方古典学界阿里斯托芬古希腊文校勘成果的校勘本,有详细的校勘记。只是该本中一律以c(小写)和 C(大写)代替 σ(小写;词首和词中时使用)、ς(小写;词尾时使用)和Σ(大写),引用时一律改为西方古典学界常用的σ、ς和Σ。
2.其他古希腊著作家的古希腊文引文依据本随文附出,出处说明亦按照西方古典学界惯例出。如荷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出处说明惯例是作者名、史诗名、卷、行,不出相应依据本出处的页码。因为本书不是专门研究荷马的这两部史诗,引用不多,所以加上作者名。
3.本书古希腊文引文的汉译除特别说明外,均为作者自译。
4.本书英文引文的汉译除特别说明外,均为作者自译。
5.本书采纳由罗念生先生首先提出,而后为刘小枫先生大力倡导的“肃剧”指称“(tragedy,悲剧)”,“谐剧”来指称古希腊文的“
(comedy,喜剧)”。因为“
”的根本在于“戏谐性”,而不在于“喜”;“
”的根本在于“严肃性”,而不在于“悲”。但越出古希腊罗马的时间和地理范围,则依然采用悲剧和喜剧二译名。
6.本书第四章主体内容作为阶段性成果曾以期刊论文形式发表,见《阿里斯托芬“教育政治学”探析:以 〈云神〉 和 〈蛙〉 为主》,见《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其最初以会议论文形式发表,题目为《教育政治学:〈云〉 和 〈蛙〉 中阿里斯托芬关于教育的教诲》,于台北辅仁大学外语学院“西洋古典暨中世纪文化学程”主办的“西洋古典暨中世纪时期的教育学术研讨会”上宣读(2010年5月29日)。
7.本书第二章主体内容曾以会议论文形式发表,见《阿里斯托芬〈云神〉 中的宗教层面》,于台湾地区西洋古典、中世纪暨文艺复兴学会主办的第五届台湾西洋古典、中世纪暨文艺复兴国际研讨会上宣读(2011年11月4日、5日)。做了进一步修订后在国内以会议论文发表,见《从苏格拉底到阿里斯托芬:解读阿里斯托芬的 〈云神〉》,于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承办中国比较古典学学会第二届年会上宣读(2013年12月18日至20日)。
8.本书绪论第二、三、五节的部分内容曾于2013年4月25日下午在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以讲座形式展现,讲座题目为“思想家阿里斯托芬与中国当代学术思想”。
9.本书绪论第一节及“余绪”的部分内容曾以会议论文形式在英国古典学协会的年会上发表(英文),见“Against Ru in Mozi and Clouds by Aristophanes”,The Classical Association Annual Conference at the University of Bristol,2015,10thto 13thof April 2015。没有公开出版的会议论文集,仅在会议上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