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4章 诸国来朝
时间就这么来到了第三日。
这一日,正是老太监刘锦所说的,南海诸国使臣入京觐见的重要日子。
自大乾开国以来,高祖皇帝便定下“以德睦邻,怀柔远人”的邦交国策。
数百年来,无数使节持节远行,跋涉万里,穿越烟瘴之地,为大乾与四方邻邦的友好往来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中,自郑谦三下南洋后,大乾与南海诸国更是建立了稳固的朝贡体系。
每两年,南海诸国便会派遣使团,携带奇珍异宝,渡海而来,入皇都朝见天子。
这一日清晨,景泰帝早早端坐于紫宸殿外的九龙玉阶之上,接见这些使团的拜见。
鎏金华盖在晨光中流转着耀目的辉芒,十二旒玉藻冠冕垂下的明珠轻轻摇曳,将帝王的面容隐在一片威严的朦胧之中。
丹墀之下,南海诸国的使臣们按品级跪伏在织金红毯上,那些镶嵌宝石的贡箱在阳光下折射出斑斓光晕,与羽林卫玄甲闪烁的寒光交相辉映。
更远处,礼官浑厚的唱名声穿过层层宫阙,惊起檐角铜铃阵阵清响。
在接受完使臣集体朝拜之后,下一个便是御前献宝的环节。
最先献宝的便是为于一众使团最前方的暹罗使臣。
他双手捧举着一尊通体莹润的象牙雕像,在晨光中流转着月华般的清辉。
“至高无上的大乾皇帝陛下,”
使臣操着带着异域腔调的官话,每个音节都似在唇齿间反复斟酌,
“此乃我国供奉的千年灵象所出之牙,经国中八位道长日夜诵持《度人经》三百日,方雕成这尊老君法相。”
随着他手腕轻转,雕像表面突然浮现细如发丝的云篆雷纹,在殿前金砖上投下三重朦胧光晕。
最令人称奇的是,当使臣指尖拂过太上老君像手中的芭蕉扇时,那不过豆粒大小的扇面上竟隐约显出《道德经》全文!
“暹罗国主,有心了。”
帝王的声音犹如太庙铜钟,低沉浑厚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在紫宸殿前的汉白玉广场上层层荡开。
但见他修长的手指在龙纹御案上轻叩三响,蟠龙屏风后立即转出十二名司礼太监,清一色绛紫宫袍,手捧鎏金托盘踏着云纹宫靴鱼贯而出。
他们步履整齐划一,连衣袂翻飞的弧度都分毫不差,托盘上覆盖的明黄锦缎在晨光中流转着水纹般的光泽。
“赐暹罗使臣,南海珊瑚树一株。”
司礼太监的唱喏声穿云裂石,十二名太监同时躬身,将这份天朝上国的气度展现得淋漓尽致。
那珊瑚树上垂落的明珠随着动作轻轻摇曳,发出清脆悦耳的碰撞声,宛如仙乐叮咚。
就这般一来一往之间,献宝的仪式便算完成了一轮。
后续诸国使臣觐见时,皆循暹罗使臣之礼,呈上各国奇珍。
这些海外来客显然深谙天朝圣意,所献宝物无不暗合道门玄机:
交趾国献上一方“太乙青玉”,玉中天然凝结八卦纹路,置于案前竟自行吞吐天地灵气;
琉球国进呈三百颗“星辉海珠”,每颗珠内皆含一道先天水精,恰合周天之数;
真腊国供奉一尊“紫气东来”翡翠雕像雕的正是老子骑牛出关之相,牛角上还缠绕着缕缕金丝般的天然玉脉......
原以为整个过程会一直顺利的持续下去,可直到东瀛使臣献宝的时候,一切却突然发生了变化。
“东瀛国使臣,进献——”
话音未落,待看清对方手中进献之物时,司礼太监的唱名声戛然而止。
整个紫宸殿前随之瞬间陷入诡异的寂静。
群臣瞪大眼睛,连呼吸都为之一滞,那东瀛使臣高举过顶的鎏金托盘上,赫然是一尊释迦牟尼金像!
阳光照射下,纯金打造的佛像宝相庄严,周身流转着刺目的佛光。
所有人都下意识偷瞄向龙椅,方才还带着几分愉悦的帝王,此刻面色已然阴沉如铁。
那双常年古井无波的眼睛里,此刻正酝酿着令人胆寒的风暴。
东瀛使臣却恍若未觉,依旧保持着进献的姿势。
他身后随从突然齐声诵念佛号,浑厚的“南无阿弥陀佛”在道门圣地紫宸殿前回荡,显得格外刺耳。
“爱卿,这是何意啊?”
帝王的声音似淬了冰,每个字都像一柄利刃悬在殿顶。
他修长的手指缓缓摩挲着龙椅扶手上的螭纹,那看似随意的动作却让满朝文武后背沁出冷汗。
熟悉皇帝的人都知道,这是他雷霆震怒的前兆。
东瀛使臣却面不改色,反而将金佛又举高三分。
佛像眉心的红宝石在阳光下折射出血色光芒,正对着御座方向。
“回禀大乾皇帝陛下,”
使者操着生硬的官话,每个音节都像刻意在齿间碾磨过,
“吾国国主临行前再三嘱咐,听闻大乾一朝道法精深,特命微臣带着我东瀛密传的‘金刚伏魔神通’,前来...讨教一番。”
最后四个字被他咬得极重,话音未落,那尊金佛竟突然迸发出刺目佛光,隐约可见其中浮现出八部天龙的法相!
皇帝的面容此刻已阴沉如铁,眉宇间凝结的寒意让整个紫宸殿内的温度都仿佛骤降。
他修长的手指在龙椅扶手上青筋隐现,将那玄铁打造的螭首捏得咯吱作响。
在这万国来朝的盛典之上,东瀛使臣竟敢以佛门法器公然挑衅道统,这已不是简单的失仪,而是赤裸裸的羞辱!
殿中群臣噤若寒蝉,几位年迈的文官更是面色惨白。
他们太清楚这位帝王对道统的执着,更明白此刻那看似平静的表象下,正酝酿着怎样的雷霆之怒。
那尊金佛散发的佛光越发刺目,与殿顶悬挂的七星道灯形成鲜明对峙,两股截然不同的力量在空气中碰撞,发出令人牙酸的“滋滋”声响。
大殿之上,皇帝缓缓抬眸,目光如九幽寒潭般冷彻骨髓。
他每一个字都像冰锥般掷地有声:
“不知,爱卿想要如何讨教啊?”
话音未落,殿内三十六盏青铜鹤灯突然无风自动,灯焰齐齐转向东瀛使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