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我要造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1章 谜一样的男人

庞歆然看着陈凯,有些出神了。

她不明白,陈凯明明才19岁,却已经是清华大学毕业生了,比她都小几岁却比她成熟很多。

她不明白,陈凯为何总是自信满满,对未来很乐观,陈凯的观点总是很新颖,让人耳目一新。

她不明白,那么多人写文章批评陈凯,陈凯却能视若无睹,毫不在意,哪怕看到报道,直接一笑置之。

她总觉得,陈凯身上好似有一层迷雾一般,让她看不懂,看不明白。

陈凯明明是个高材生,很有才华,有着精湛的技术,但是却干着又苦又累的修车工作。

以前她不懂得修车的累,但是这一次亲眼看到陈凯,浑身脏兮兮的,汗流浃背,她才知道修车也是一件很苦很累的事。

换作是她,估计她大概率是不愿意干这种活的。

这段时间,了解越多,庞歆然才知道,原来个体经营正常人都不怎么看得起,可是陈凯却毅然投入其中。

“嘿,嘿~~”陈凯手在庞歆然面前晃了晃:“想什么呢,想得出神?”

庞歆然回神,脸微红着,心跳加快了很多。

“没。”庞歆然道:“没影响到你,我就放心了。”

陈凯将开水冲进茶壶里面,给庞歆然倒了一杯茶,然后才给自己倒满茶杯。

庞歆然端起茶杯,喝了口茶:“你觉得经济特区未来发展前景怎么样?”

1979年,鹏城等四个城市作为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则是改称为经济特区。

而这也成了全国瞩目的四个城市。

对于这四个城市的探讨,始终是褒贬不一,有乐观的,也有持悲观的。

毫无疑问,陈凯是非常乐观的,因为历史的发展证明,这四大经济特区,除了有一个因为特殊的事件,发展掉队外,其他三个都发展得非常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特别是鹏城!

鹏城,简直就是特区发展的典范,同时也创造了无数奇迹,以后也是牢牢地占据华夏四大一线城市的位置。

“我对经济特区未来发展前景非常看好,特别是鹏城,这里和香江只隔着一条小小的河,游泳都可以游过去,可以很好的吸收利用港资和南洋华侨的资本,一定会很快地发展起来。”陈凯说道:“我之前最开始的打算,就是去鹏城打拼。”

鹏城,不管是从出口角度,还是从进口角度,亦或者从招商引资方面,都有巨大的优势。

若是在鹏城,那么陈凯都不需要太为材料头疼,因为有太多人的,在走私着,不仅仅是走私出去,还包括走私进来。

只是现在,陈凯改变思路,短时间内也不会去鹏城,而是先立足于羊城,以羊城为中心辐散整个珠三角。

两人聊着国家大事,陈凯的很多观点,总是很能吸引庞歆然的心。

陈凯给庞歆然的感觉,不仅仅是有很强的技术,还很博学,一定是看了很多的书。

泡完茶,陈凯请庞歆然吃饭。

等到陈凯回厂的时候,天已经要黑下来了。

“表哥,你是不是和那位漂亮姐姐,在谈对象?”刘军对着陈凯挤眉弄眼着:“我要跟姑姑说,你有对象了。”

“肯定是在谈对象,看看修车都不修了!”陈跃民很肯定地说道。

其他人也都是一副看热闹着。

庞歆然,是他们长这么大,见过最漂亮的女孩子。

“我们只是朋友而已,哪里是在谈对象,少乱猜测!”陈凯没好气地道。

检查了一下,自己徒弟们修的自行车,自然少不了一顿骂。

多骂骂,对他们以后有好处。

严师出高徒嘛。

当年陈凯也是一路被骂过来的,等到他真正成为一个成熟的男人,不但没有怨恨自己当年的师傅,反而非常感激。

夜幕降临,陈凯开着照明灯,继续修车着。

以他现在的速度,在不消耗太多升级点的前提下,一天大概可以修三辆车。

这个速度,绝对是极其惊人的。

若是消耗大量升级点,那速度就更快了。

这个时候,整个厂就陈凯在修车,他的那些学徒们,都不在了,就算在也没用,看不懂。

陈凯此时在修的,是一辆212型吉普车,这辆吉普车有不少问题,比如刹车不灵,点火系统时灵时不灵,油箱漏油。

而这辆吉普车,属于比较新的,才几年时间,可是却已经有这么多问题。

虽然有使用的问题,但是在陈凯看来,同样也有制造的问题,确切地说,是生产问题。

北汽虽然也是大型国营汽车厂,但是不得不说,技术水平并不怎么样,或者是生产质量的把控,不怎么样。

而这恰恰也反映着,如今的工业水平。

共和国成立以后,虽然在工业建设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绩,但是这个工业还是很低级。

世界发展的速度很快,这使得华夏的工业水平在世界上,只能算是三流,或者连三流都算不上。

工业很初级,工业基础很薄弱。

比如油箱漏油,陈凯就认为,是生产造成的。

等到修完这辆吉普车,陈凯拿起一杯水,呱啦呱啦地一口喝干。

工商局的车,陈凯是最早修好的。修好之后,其他单位的车,可就没有按照单位到来的顺序修车,而是按照难易顺序来修,越容易修的先修,难修的排在后面。

毕竟容易修的先修好,很快就可以拿到剩下的一半的钱。

而难修的,前面先积攒升级点,后面砸升级点,也就不会那么心疼了。

陈凯沉浸在修车的忙碌中,对于外界也不去关注。

一辆辆车被修好,陈凯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毕竟能送来这里修的摩托车、汽车,都是在市汽车修理厂修不好的,结果现在都被陈凯给修好了。

这说明,陈凯的技术水平,比市汽车修理厂要高得多。

而陈凯这段时间,也和各个机关部门打交道,建立着联系。

各个机关单位,学校,报社,电视台,广播台,供电局......

几乎都认识了个遍。

有羊城市里面的,更有省里面的。

甚至陈凯还接触认识了好几个领导。

随着修好的车被取走,厂里停的车也不断地减少,不再像以前那样,排那么多。

陈凯的十四个学徒,也终于有了修理工人的模样,可以修理一部分自行车的问题,不再是一开始那样什么都不懂的。

至于出师,怎么也要一年时间。

想要修理摩托车、汽车,解决一大部分正常问题,那需要至少三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