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织梦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缝纫机与南下票

1978年的春风裹着柳絮,扑在县机床厂的玻璃窗上。陈建国蹲在车间角落,用扳手敲着生锈的车床,耳朵却竖着听广播里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播音员字正腔圆的声音里,“改革开放“四个字像颗炒蹦豆,在他胸腔里蹦跶得慌。

“建国,又摸鱼呢?“车间主任老黄叼着旱烟卷路过,鞋尖踢了踢他的工具箱,“厂长说下午开学习会,好好记笔记,别老琢磨你那退伍津贴咋花。“

陈建国嘿嘿笑,拍着工装裤站起来,后腰别着的退伍证硌得慌。这红本本他藏了三年,封皮上“发扬革命传统“的烫金字都磨白了,每次摸起来都像摸着当年在边境线上扛的钢枪——现在好了,枪杆子换成了扳子,可心里那团火咋就灭不了呢?

厂里的大喇叭又响了,这回播的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陈建国摸出裤兜里皱巴巴的信纸,那是上周收到的深圳基建队招工启事,“月薪80元“几个字被他用铅笔圈了又圈,旁边还歪歪扭扭写着“比机床厂三倍“。他咽了口唾沫,抬头看见墙上“工业学大庆“的标语,突然觉得这刷了十年的红漆,咋看咋像褪色的辣椒面。

傍晚回家路过生产队晒谷场,远远就听见“哒哒哒“的缝纫机响。陈建国嘴角上扬,拐进自家泥砖房,就见老婆林春芳扎着蓝布围裙,在堂屋缝纫机前埋着头,女儿向阳趴在旁边的八仙桌上,拿铅笔在作业本背面画小人。

“哟,解放军同志回家啦?“林春芳头也不抬,手里的花布在针脚下翻飞,“缸里有凉白开,灶上留了红薯饼,吃完赶紧给向阳补补算术——这丫头偏科,数学才考七分。“

“七分咋了?“陈建国脱了工装鞋,光脚踩在泥地上,“想当年我在部队,开枪打靶还脱过靶呢,后来不也成了神枪手?“

向阳咯咯笑,小辫儿甩得像拨浪鼓:“爸,你别吹牛,上次你帮我修铅笔盒,还把钉子锤歪了呢!“

林春芳“噗嗤“笑出声,抬手用袖口擦汗,露出腕子上褪色的红绳——那是结婚时陈建国用弹弓弦编的。屋里飘着煤油灯的气味,混着新轧的棉布香,陈建国突然觉得喉咙发紧,从裤兜深处摸出那张招工启事,往桌上一拍。

“春芳,我想南下。“

缝纫机“咔嗒“一声断了线。林春芳慢慢抬头,针尖还悬在花布上,像只警惕的蚂蚱。向阳的铅笔“骨碌碌“滚到桌底,没人去捡。

“你说啥?“林春芳的声音像冬天的井水温吞吞的,却透着股子冰碴子味儿。

“深圳招基建队,月薪八十,管吃管住。“陈建国挺直腰板,像在汇报军情,“那边在盖高楼,缺壮劳力,我这当过工程兵的,去了准吃香。“

“吃香?“林春芳突然站起来,缝纫机踏板“咣当“一声磕在桌腿上,“你当是下馆子呢?那深圳离咱这儿八百里地,人生地不熟的,万一有个三长两短......“

“能有啥三长两短?“陈建国梗着脖子,“当年在边境挖猫耳洞,炮弹在头顶飞,我不也活蹦乱跳回来了?“

“那是打仗!“林春芳抄起笤帚疙瘩,“现在是过日子!你要是敢走,我......我就把你那破军功章熔了打酱油!“

向阳吓得缩到墙角,突然想起啥似的,举起作业本:“爸妈别吵啦!老师说,吵架影响内分泌,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陈建国和林春芳同时愣住。向阳壮着胆子往前走两步,小拇指勾住陈建国的裤腿:“爸,你真要去深圳呀?是不是能看到电灯不用油、电话不用线?“

“傻丫头,那叫电灯电话,楼上楼下。“陈建国蹲下来,捏了捏女儿的小脸,“等爸赚了钱,给你买花裙子,给妈买台新缝纫机——电动的,踩起来不费劲儿。“

林春芳别过脸去,笤帚疙瘩在手里转圈圈。窗外传来邻居王婶的大嗓门:“春芳啊!你家建国是不是犯癔症了?咋听说要去深圳当盲流?“

“放你娘的臭鸭蛋!“林春芳冲门口吼,“俺家建国是正经招工,不是盲流!“说完又扭头瞪陈建国,“就算要去,也得把话说清楚——这家里的地谁种?向阳的学费谁交?你娘的药钱谁出?“

陈建国从裤腰里掏出个油纸包,一层层打开,露出叠得整整齐齐的钞票:“这是退伍津贴,三百块,你收着。地里的活儿咱雇人干,向阳学费我按月寄,娘的药我托县城药房的亲戚盯着......“

“三百块?“林春芳盯着那叠钱,声音突然软了,“你留着路上花啊,外头不比家里,吃碗面都得要钱......“

“春芳,“陈建国伸手握住老婆粗糙的手,“你忘了咱结婚时说的话?等好日子来了,你要在堂屋摆台最气派的缝纫机,做花裙子给向阳穿,让全村姑娘都眼馋。现在机会来了,我得试试。“

林春芳咬着嘴唇不说话,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向阳突然蹦到椅子上,举起作业本当喇叭:“我宣布!爸爸去深圳搞建设,妈妈在家搞生产,我负责搞学习!咱们全家都是搞革命的!“

“去去去,小屁孩懂个啥!“林春芳破涕为笑,抄起笤帚轻轻打了下女儿的屁股,“明天就去公社开介绍信,要是敢在外面瞎混......“

“放心吧!“陈建国拍着胸脯,“我陈建国是啥人?当年在部队,连首长都说我是块金砖,哪儿需要往哪儿搬!“

夜里,林春芳在油灯下给陈建国缝帆布包,针脚细密得像天边的星星。陈建国躺在床上装睡,听见老婆嘴里嘟囔:“深圳那地方热,得带两身单衣......毛巾多带两条,别老用袖口擦汗......“

他偷偷掀开眼皮,看见老婆鬓角的白发在灯光下闪啊闪,突然想起新婚那晚,她也是这样坐在床边,一针一线缝着他的军装。窗外传来蛙鸣声,陈建国摸了摸枕头底下的火车票,嘴角咧开——这一仗,他赌的不是输赢,是一家人的好日子。

第二天清晨,陈建国背着帆布包站在村口,朝阳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长。林春芳牵着向阳站在旁边,突然从兜里掏出个油纸包塞给他:“里头是咸鸡蛋,路上吃。“

“知道啦,老婆子。“陈建国嘿嘿笑,伸手想摸女儿的头,却被向阳躲开了。

“爸,“向阳仰着头,眼睛亮晶晶的,“你要是在深圳看见会跑的汽车,记得画下来寄给我!“

“好闺女,爸给你寄照片!“陈建国转身要走,又回头喊,“春芳,等我来信!“

林春芳挥了挥手,突然想起啥似的,从怀里掏出个红布包塞给路过的王婶:“他婶儿,劳烦把这包红糖送给公社张干事,建国的介绍信......“

“知道啦!“王婶笑着接过,“放心吧,咱村第一个去深圳的大英雄,婶儿保准给你办得妥妥的!“

陈建国背着包大步往前走,听见身后传来缝纫机的“哒哒“声,混着向阳的歌声:“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妙,我爸去深圳搞创造......“

他抬头看看天,春光明媚,路边的杨树正抽出新芽。这一仗,他不知道结局如何,但他知道,只要往前跑,总有一天能追上那束光——就像当年在边境线上,只要守住阵地,总能等来胜利的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