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档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琴键上的血色迷局

我是江城刑警支队队长陆川,警徽别在胸口十五年,经手过无数凶案,可当警戒线围住育华大学那栋废弃艺术楼时,空气中飘散的血腥味还是让我心头一颤。音乐系大二女生林曼的尸体蜷缩在B203琴房里,惨白的脸贴着布满裂痕的钢琴键,黑色蕾丝裙摆凌乱地缠在扭曲的腿上,脖颈处深紫色的勒痕像条毒蛇盘踞。

“死亡时间约在昨晚十点到十一点,钝器击打造成颅骨骨折,死因是机械性窒息。“法医老周推了推金丝眼镜,手电筒光束扫过墙角,“凶器是琴凳,上面提取到三组不同指纹,其中两组属于死者和琴房管理员,另一组正在比对。“

我蹲下身,注意到林曼右手小指指甲缝里沾着暗褐色碎屑。证物袋装起送检时,我的目光突然被钢琴踏板下的银色反光吸引——半截断成V字形的耳钉,镶着碎钻的款式在勘察灯下泛着冷光。

走访学生公寓时,林曼的室友小雨浑身发抖。“她最近总说被人跟踪,在琴房练琴时总感觉有人透过百叶窗盯着她。“小雨扯着衣角,“上周她还收到匿名乐谱,谱面上用红笔写着'你是我的独奏',我陪她报过警,但因为没有威胁性语言,只能做个备案。“

监控录像显示,案发当晚九点四十分,林曼抱着琴谱独自走进艺术楼。十分钟后,一个戴着黑色棒球帽、穿着连帽卫衣的身影尾随而入。画面太过模糊,连身高体型都难以辨认。就在这时,技术员小吴举着物证袋跑来:“陆队,在艺术楼后巷发现这个!“袋子里是条黑色尼龙绳,一端系着铁钩,另一端残留着新鲜的磨损痕迹。

排查嫌疑人时,林曼的前男友周明远进入视线。这个建筑系研究生被保安拍到案发前在艺术楼附近徘徊,监控显示他戴着和嫌疑人同款的黑色棒球帽。审讯室里,他攥着衣角的手青筋暴起:“我承认去看过她!但我发誓没进去!我......我只是想确认她有没有新男朋友。“他手机里几百条未发送的短信充斥着偏执的思念,可酒吧监控证明他当晚确实在参加朋友聚会。

案件陷入僵局时,那半截耳钉传来消息。珠宝店老板调出三个月前的销售记录:“这是限量款,全市只卖出五对,其中一位顾客是育华大学的老师。“音乐系办公室里,四十岁的钢琴教授陈立安摘下金丝眼镜擦拭,无名指上的婚戒折射出冷光:“我太太确实有同款耳钉,但她上个月就去了国外。“他办公桌抽屉深处,我发现了二十几张泛黄的演出票根,最早的一张印着“2008年林曼母亲独奏音乐会“。

就在调查转向陈立安时,物证科传来惊人消息:林曼指甲缝里的碎屑是人体皮肤组织,DNA却不属于任何已知嫌疑人。老周拿着病理报告,镜片后的眼神凝重:“更奇怪的是,死者体内检测出安眠药成分,但含量不足以让她失去反抗能力。“

暴雨倾盆的深夜,我再次来到艺术楼。闪电照亮琴房墙面时,我突然注意到窗户下方的排水管道上,几处新鲜的刮痕呈不自然的倾斜角度。手机电筒扫过天花板,隐藏在吊灯后方的通风口铁网有撬动痕迹。当我猫着腰钻进通风管道,爬行三米后,一块沾着血迹的男士袖扣滚落在掌心。

审讯室的灯光下,陈立安的西装袖口少了枚袖扣。“二十年前,我和林曼的母亲是恋人,她却怀着孕嫁给了富商。“他扯松领带,脸上浮现病态的潮红,“林曼长得太像她母亲了,每次给她上小课,我都能闻到当年的香水味......那天晚上,我只是想给她送新谱子,可她说要报警抓我这个变态......“

案件似乎尘埃落定,我却在整理卷宗时发现了致命矛盾:陈立安患有严重的幽闭恐惧症,根本不可能钻进通风管道。就在这时,小雨突然冲进警局,手里攥着染血的乐谱:“陆队长,有人往林曼的琴房塞这个!“泛黄的五线谱上,红笔写着“游戏才刚开始“,音符间夹着根女人的长发——正是陈立安妻子出国前的发型。

我们在陈立安家中的暗格里,发现了令人毛骨悚然的收藏:林曼的演出照片、被撕碎的乐谱,还有二十年前他和林曼母亲的亲密合影。照片背面用红笔写着:“谁都不能抢走属于我的乐章“。而此时,国际航班信息显示,陈立安的妻子三天前就已秘密回国。

追捕行动在废弃音乐厅展开。当特警踹开铁门时,穿着白裙的女人正坐在钢琴前弹奏《月光奏鸣曲》,琴凳上摆着林曼的手机和染血的尼龙绳。她转头时,嘴角挂着诡异的微笑:“你们来晚了,第三乐章已经开始了。“原来,这个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女人,因嫉妒丈夫对林曼的特殊关注,策划了这场完美嫁祸。她利用丈夫的袖扣、陈立安的幽闭恐惧症,精心编织了层层陷阱。

深夜的警局,我望着窗外的霓虹,想起林曼琴房里那架断了弦的钢琴。每个音符都藏着秘密,每段旋律都可能是致命的陷阱。作为刑警,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沉默的证物开口,让扭曲的真相归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