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最讨厌的却最有效——从广播体操和太极拳谈人体运动
没有人能拥有完美的身体,但我们却可以塑造健康的体魄。
身体的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可以看作是全身各部位完美配合的过程,涉及到大脑与脊髓的运动启动系统;肌肉、骨骼、关节的运动执行系统;神经系统的反馈与控制系统。同样,我们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一套动作调动已经僵化的上述系统。
可能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在学生时期,最讨厌的就是每天一次的广播体操。大家要在上午的一个时间到操场上去,站好队,按照音乐旋律做出一个个动作。大部分学生都是维持在一个老师不容易看出来而自己尽量不使劲儿的状态下完成动作。上大学的时候,体育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24式太极拳。很多人都有逃课间操和在考试前集中练习太极拳的经历。他们这样做,就是为了通过考试。
每一个医生都知道,如同教科书对每个病的发生机理都用一句“尚未明确”作为总结一样,人类对于自身的探究也是“尚未明确”。毫不夸张地讲,人体是一部十分复杂、精密而且设计得天衣无缝的机器,对人体的探究还处于初级阶段。
以一个简单的动作为例:身体坐直,双手向前平伸,保持手臂伸直的姿势(图1-1-1)。完成这个动作需要以下过程:
运动系统启动:大脑发出运动指令,这种指令信息传送到脊髓,通过周围神经,送达肩部和手臂的肌肉。
运动执行系统执行:有两组主要的肌肉在运动中工作。一组肌肉称为主动肌,就是使手臂抬起和伸直的肌肉;另一组肌肉称为拮抗肌,保证主动肌收缩使手臂抬起到合适位置。
神经系统的反馈与控制系统:运动进行和停止后,关节与肌肉周围的感受装置,能够识别身体所在的空间位置,并且根据这种位置信息,调整手臂位置使其保持水平,这是运动的反馈与控制系统。
从宏观的角度看,上述动作由3个系统协作完成。但从微观的角度看,除了肌肉外还有血管(循环系统)参与了人体运动。手臂运动更离不开骨骼。
骨骼是肌肉附着的地方,肌肉收缩的直接作用是让骨头移动位置。血管(循环系统)通过把营养带到骨骼、肌肉和神经间接地参与运动。
图1-1-1 手臂前伸
既然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就需要调动如此复杂的一套系统来完成,那么,我们也可以用一些相应的动作来调动这套复杂的系统,让它不僵化、缓解它的疲劳,或者是对系统中的某个单元进行特殊的锻炼。
同样的道理,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健身书上写着,用什么动作就可以锻炼什么肌肉,我们也能看到一身肌肉块的影星、模特等等。他们就是借助一些器械,采取一些动作,通过长时间地调动上述系统达到锻炼某块或某群肌肉的目的。
再回头说说我们的广播体操。从1954年我国推行第一套广播体操开始,一直到1997年,我国一共发布了8套广播体操。不管如何变化,广播体操的动作都具有协调身体、扭转自然、快慢适当、均匀连贯等特点。虽然做一套广播体操只要4~5分钟的时间,但是千万不要小瞧了这短短的几分钟。当一个人连续用脑工作、学习几个小时之后,大脑的血流就会明显地增加,体内其他系统的供血量将会相对减少,这时,人体会有疲劳的感觉。这种状况长期持续发生,就会对身体造成不好的影响。这个时候做一做广播操,身体的各个系统、各个器官就得到了一次良性调节。广播体操由伸展、扩胸、踢腿、侧体、跳跃等不同的动作组成。这些动作的组合,可以科学地调整身体功能,让身体不同部位的器官得到不同程度的运动,使疲劳的脑细胞得到休息,紧张的肌肉得到改善和调整,从而使人们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在大学体育教育中推广的太极拳更是中国几千年健身运动的精华,其对人体的调节作用比广播体操更强大。
图1-1-2 广播体操(节选)
图1-1-3 太极拳
说到这里,你就明白教育主管部门为什么把这么让人“讨厌”的广播体操和太极拳列进日常的教学了吧。学生们在长时间坐着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大脑以外各系统的僵化和疲劳,广播体操和太极拳是以强制的形式,以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动作来调动每个学生的运动启动系统、运动执行系统、神经系统的反馈与控制系统及血管(循环系统)、骨骼的过程。
上大学的时候,一位体育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教我的时候,他已经快退休了。当时,我只知道他打一手非常好的太极拳。虽然我对太极拳不感兴趣,但是每次体育课上他给我们示范太极拳动作时,我都会目不转睛地看。看他打太极实在是一种享受:一招一式,一开一合,可谓形神合一。二十多年后,母校80年校庆的时候,我见到他,七十多岁的老人精神矍铄,容貌也不见老,一举一动不逊当年。当我问他因何保养得如此好时,他笑着对我说,他一直坚持每天早晚各打一遍太极拳,并未做任何其他保养。我瞬时惊呆!
尽管我们对人体的机制还不明确,尽管对于运动完成的过程还存在很多探讨,但无数的例子已经证明运动对人体是多么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