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有机化学的代名词
看起来似乎和“龟甲”有几分相似,实际上,这个符号已经成为了有机化学的代名词,它的学名就叫做苯环。
正如下图所示,苯是由碳与氢组成的。苯环之中,最具代表性的有苯(C6H6)、甲苯(C7H8)、二甲苯(C8H10)以及奈(C10H8)等,它们都被叫做芳香烃(此类苯环皆具有香味,且仅仅由碳与氢组成),一般以苯环的形态,也就是来表示,如今简化为
。
人们常说的芳香族化合物,即为一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苯环相互结合之后的物质。如果苯同其他物质相结合,那么位于苯环外侧的氢(H)则会同其他元素互换位置,互换位置的元素有差别,那么合成的芳香族化合物也会不同。比方说,令甲苯、浓硝酸与浓硫酸反应,则可生成三硝基甲苯(TNT也就是炸药)。芳香族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工业之中。

苯环

乙醇的结构式
我们都了解苯是C6H6,不过,人们又是如何探知到它的构造图正是图所示的这种形态的呢?
任何一种元素均有自己的结合键(也就是原子价),可以把它形象地比喻为元素的“手”,元素与元素之间正是凭借“手”来结合的。每种元素的“手”的数量均为固定的,氢为一只,氧为两只……图中展示的为乙醇(C2H5OH)里各种元素的结合。这能够称之为化学的“头脑体操”。
为什么分子式的写法各种各样呢?通过观察上图中乙醇的结构式,你就会知道人们用C2H5OH而非C2H6O来表示乙醇的原因了。同理可知,即使人们偶尔会将甲苯表示为C7H8,不过大多数情况仍然是将甲苯表示为C6H5CH3。
苯中包括6个碳(C)与6个氢(H)。单单是碳的“结合手”的数量就高达24只(6×4),氢的“结合手”也有6只(6×1)。所以,想要将数量众多的“手”的结合方式弄得清楚明白,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德国化学家克库勒却于19世纪完成了这个艰巨的任务,研究清楚了苯的构造。
克库勒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对苯的构造图进行研究,然而一直以来都徒劳无获。在一天夜里,他进入到一个荒诞的梦中,在梦里看到6只猴子围作一圈持续地旋转,如同苯环图一般。碳的“结合手”有4只,所以,能够把猴子看成碳,将其四肢视为“结合手”,如此一来就能够领悟苯的构造了。碳与碳之间有三个地方,分离开来进行双重结合。

克库勒在梦中获得了有关苯的启示
据传,克库勒梦中所见的并非猴子而是蛇。也有人传言,这不过是后人编造的故事而已。无论如何,只要是伟大的发现,无一例外均会有若干插曲。克库勒曾经说过:“探究睡梦,能够获得真理。”所以,抓紧时间休息吧,没准还可以在梦里发现新知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