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4》延续了以往报告的理论框架和政策含义,在格局、现象、规律等方面的研究上有所突破。报告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总体分析和分区域的论述: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即城市创造价值的能力,体现为城市创造价值的规模、速度和效率;宜居和宜商城市竞争力即城市吸引人才、企业等本体集聚的能力,进而决定了城市产业体系的层次与结构;城市可持续竞争力即城市的要素与环境状况,分别体现为创新驱动的知识城市、公平包容的和谐城市、环境友好的生态城市、多元一本的文化城市、城乡一体的全域城市、开放便捷的信息城市。在分项报告和区域报告中,对格局和现象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并深入探索了相关变量间的内在规律。研究发现:城市竞争力格局呈现分化趋势,人口流向成为新风向标;城市竞争力在分化的同时出现了固化现象;城市竞争力强的城市,城市病也严重;东北大城市的衰落是东北地区衰退的重要原因。
当前,中国城镇化已进入到关键性发展阶段,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面临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艰巨性历史任务。随着中国进入城市世纪,而重构中国的城市体系,将会迸发中国发展的新动力,促进巨型国家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完善的城市体系为支撑。报告以“新引擎:多中心群网化城市体系”为主题,分别从城市组织体系、规模体系、结构体系、联系体系等方面论证了中国城市体系的深刻变化。建议:应确立“经济竞争力强、社会凝聚力强、环境永续力强”三个目标价值,形成“集群化、哑铃型、多中心、网络化”四项目标任务,采取重点发展城市群体系、放开对大城市的限制、差别化发展小城镇、多尺度的多中心、促进城市空间和功能体系的网络化等五项路径战略,推进建立一个经济竞争力、社会凝聚力和环境永续力强的多中心群网化城市体系。最后,本书对未来中国城市(群)体系演变进行了总体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