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布亚新几内亚历史与现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导言

巴布亚新几内亚位于赤道以南、太平洋的西部,大洋洲的西北部,是太平洋岛国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土著民族国家。领土包括新几内亚岛东半部以及附近海域中的600多个岛屿,是美拉尼西亚群岛的重要组成部分,陆地面积46284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8300公里,如果连同各岛屿在内,海岸线总长度达1.71万公里。包括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在内的水域面积达240万平方公里。

巴布亚新几内亚所属各岛屿与欧亚大陆之间有着海洋阻隔,并且各岛屿地形复杂,高山峡谷纵横交错,森林茂密,交通不便,由此形成了文化风俗各异的800多个部族。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地形地貌,也使其未能培育起高度发达的宗教、语言、政治体制和法律制度,成为世界上至今仍保留着原始文化的国家之一。全国除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区属山地气候外,其余地区均属热带雨林气候。每年5~10月为旱季,11月~次年4月为雨季。降水丰沛,河流众多,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和动植物资源。旅游资源多样,是印度洋和太平洋上最后一片没有被污染的净土,开发潜力巨大,适宜四季旅游。经济以铜、金、银、镍和铬等矿产资源,石油和天然气能源资源,森林资源,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各种热带经济作物的种植为主。黄金和铜的产量分别列世界第十一位和第十三位,已探明原油储量2536万吨,天然气储量1552亿立方米,是南太平洋地区重要的能源输出国、椰油和椰干产量最多的国家以及第三大渔区,金枪鱼的年捕捞量约占世界总量的10%。

近年来,随着巴布亚新几内亚国内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政策趋向合理,澳大利亚、中国、马来西亚、新西兰、韩国、美国、日本等国投资不断扩大,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和铜、金、镍、钴等矿产资源开发步伐加快,热带经济作物和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加大,海洋生物资源和森林资源开发计划性增强,巴布亚新几内亚正如同中东地区的产油国一样,成为资源带动经济发展的典型国家,以及太平洋14个岛国中经济增长的领头羊,被评为太平洋岛国的“明星选手”“全球范围内经济发展较为强势的发展中国家”。当前处于“资源热潮”高峰期的巴布亚新几内亚正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原始的民俗风情、复杂的社会结构、众多的国际交往、显著的发展成就以及巨大的发展潜力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然而,拥有丰富资源的巴布亚新几内亚是目前整个太平洋岛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低的国家之一,许多人仅能维持基本的生计,国民识字率仅有57.8%,位列太平洋岛国倒数第二。从自然环境方面来讲,主要是复杂的地理条件制约了基础设施建设,限制了交通事业的发展;地震、火山、暴雨等自然灾害破坏了有限的道路,阻碍了各地之间的经济往来,增加了企业发展的经营成本。从社会管理方面来讲,一是政府执政能力薄弱。长期以来,巴布亚新几内亚内阁更迭频繁,造成政府对国民经济缺乏宏观的发展规划。同时,文化的多样性使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意识淡薄,部门协调能力较差。二是社会治安堪忧。近年来,巴布亚新几内亚人口增速加快,大量农村贫困人口涌向城市。由于没有生存技能,他们被迫以非法手段来谋生,恶化了城市治安环境,影响了外来投资者的信心。三是经济结构畸形发展。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矿产、林业、渔业及经济作物棕榈油的开发与生产均由外国资本掌握,民族经济仅局限于咖啡、椰干、天然橡胶等,经济缺乏独立性。各部落及成员拥有全国95%以上的土地,传统的土地制度严重制约了工业化发展。四是可持续发展受到严峻考验。目前,巴布亚新几内亚大多数人口依赖于农业、渔业和林业,农业用地日趋紧张,水土流失日益严重,江河水源遭到污染,沿海珊瑚礁受到损坏,导致农副产品和鱼类产品产量下降。因此,巴布亚新几内亚未来发展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巴布亚新几内亚与中国海运距离约6000公里,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开始成为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两国通过政治、经济、文化、卫生等多领域的密切合作,实现了发展的互补,由此使两国关系成为中国同太平洋岛国关系的典范。中国已成为巴布亚新几内亚第四大出口市场、第五大进口来源国、第二大外资来源国。而巴布亚新几内亚则成为中国在太平洋岛国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最大的投资目的地国。2013年,面对全球政治、贸易格局不断变化的形势,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在这条新型贸易之路上,巴布亚新几内亚作为太平洋岛国地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以地域辽阔、资源丰富、风光秀美而被称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南太平洋段的“明珠”“独特延伸”“枢纽”,必然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而中国“一带一路”的政策必将为巴布亚新几内亚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创造一次绝佳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