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农村地区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 研究思路与框架结构

(一)研究思路

首先,在国家宏观政策背景下发现社会保障事业在未来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社会保障水平提高是历史必然,社会保障水平研究也就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在2020年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民族地区的发展状况是短板,而民族地区社会保障建设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基本保障。再次,结合国内外对社会保障水平的研究,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上都具有了可借鉴的基础,再结合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创造性地对测度模型进行了改善。最后,在模型测定基础上,结合田野调查和其他影响社会保障分项目的因素,判定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保障水平整体偏低、分项目上也存在不同的问题。在发现问题基础上深入分析其原因,结合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实际,并在国家宏观政策框架内对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保障水平走向适度提出建议。

(二)框架结构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按如下框架进行。

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阐述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相关概念界定、研究综述、技术路线及结构安排、研究方法、田野调查及数据采集情况说明、创新之处等。

第二部分为理论基础。主要从平等与效率理论、社会福利理论、民族发展理论三大部分回顾,为本研究站在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制度关系、中外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经验教训、民族地区小康社会构建等视角来把握贵州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适度水平之路。

第三部分为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现状。主要通过穆怀中教授的测度模型及其思路,结合田野调查情况分析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现状。

第四部分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测定及比较。通过模型测度方法,结合贵州民族地区实际,合理判定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保障水平高低。

第五部分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主要分析贵州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发展的经济基础,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分项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六部分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走向适度的路径。在全面发展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增长的“内力”;在改革中提升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扶贫攻坚中增强低收入群体的自我发展能力;在相关改革中增强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协调性。

第七部分为研究结论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