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概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新媒体的特征

新媒体的兴起可以说改变着人类社会的传播生态。受众不再只是传统媒体时代定位明确的接收者,而是由被动的信息消费者逐渐转换为自由的信息用户,既能根据自身喜好接受信息、发表观点,更重要的是能够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传统的传受关系的改变也是来源于新媒体赋予受众的权利。因此研究新媒体,必须了解新媒体的特征。新媒体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一、即时性与交互性

(一)即时性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得以即时传播。大众可以随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传播到网络中去。同时,大众可以决定接受信息的时间、内容、主题,而且还可以随时反馈信息。传统媒体点对点或点对面的单向传播被新媒体点对点、点对面、面对面等丰富多样的传播方式所取代,信息极为丰富,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在网络上永远没有一手新闻,因为新闻总是在被不断更新。

通过多点对一点即时报道,人们可以通过刷微博了解到世界上最新发生的事情。甚至有一家美国报纸的头条写道:“如果某件事没有被Tweet,那么它发生了么?”对于新闻来讲,这种原生态、即时、海量的信息,是挖掘新闻素材的巨大宝库。

(二)交互性

交互性是新媒体区别于以往媒体的最突出的特点。它包括两层含义:信息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双向的,参与个体在信息交流过程中都拥有控制权。面对面的信息交流、对话就具有很强的交互性,而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报刊、广播、电视,其信息的传播具有单向性,信息反馈不方便。交互性成为新媒体最突出的优势之一。

网络的普及为人们提供了廉价的传播渠道,这就使任何拥有互联网终端的个人既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也可以是发送者,真正实现了信息的双向交流。新媒体的超媒体性让信息交流具有平等的控制权,参与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性地交流信息。新媒体让受众不再只是简单的接受者,传播形式从单向的传播转向了多向的互动的传播。在新媒体中,受众不再只是接受信息的人,或者说已经没有单一的受众概念。无论什么身份、年龄、职业、地区的人,都可以上网发布信息和言论,它给在传统媒介中无发言权的“沉默的大多数”提供了说话及发布消息的机会与权利。[8]

“5W模式”,即Who(谁)Says What(说了什么)In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向谁说)With What Effect(有什么效果)。

施拉姆在《传播是怎样运行的》一书中提出了传播“循环模式”。传播者和受传者的地位在“循环模式”中比较模糊,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每个人既可以是传播者也可以是受传者。此模式的重点是提出编码者和译码者的角色。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的角色在不停地进行转化,使信息在接收的过程中不断演变发展。“循环模式”的提出极大地丰富了传播理论,其传播双方的对等性能够体现在人际传播面对面的平等地位中。

新媒体是循环模式的实践者。因为在新媒体时代,受众不再是“魔弹论”的靶子,不再是简单的信息接受者,他们成为信息生产与传播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和建构者。可以说,传播链条上的每一个个体,都可以成为信息的控制者,成为传媒实践的发声者。无论是什么职业、什么身份,对有价值信息的传播可以让人人都成为创造者,人人都成为自媒体。信息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疆界逐渐趋于模糊,信息交流实现了平等的交互传播。这是新媒体技术的优势,更是传播方式的革命。这种交互式革命,既是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内容方式的颠覆,也是新媒体发展的必然之路。

二、个性化与分众化

(一)个性化

对于新媒体而言,人们对信息不仅有选择权,还有控制权,可以改变信息传播的内容和形式。比如借助搜索引擎,信息的接受者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通过网络,人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音乐、图片或视频;通过电子邮件、MSN、QQ或者手机短信,人们可以定制新闻,每天都能定时收到自己感兴趣的个性新闻。微博可以通过关注不同的人而得到不同的信息,在同样一个域名的网站里,用户面对的界面和内容可以是不同的,比如新闻、财经、娱乐圈、游戏等。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在不同的世界里享受着信息。

(二)分众化

人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爱好、兴趣,通过手机、电脑进入不同的短信平台或是媒体论坛、网络博客,与不同的人群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又如移动电视、网络电视、楼宇电视、车载电视等,其传播对象也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它抓住了特定群体的消费需求,有利于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新媒体就是能同时为大众提供个性化内容的媒体,是传播者和接受者融合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9]

三、数字化、多媒体化与虚拟化

(一)数字化

社会进步依赖于一次次的科技革新。工业革命带来了人类历史上的重大变革。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改变了社会结构,促使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2012年4月21日,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以专题形式论述了当今在世界范围内正在经历的第三次革命——数字化革命。一系列新技术的发明运用,让数字化革命正在我们身边发生——软件更加智能,机器人更加灵巧,网络服务更加便捷。新媒体正是基于这样的数字化基础悄然出现在当今社会中,成为我们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Being Digital)一书中,将digital译为“数字化”。数字技术是一种并不复杂的系统,主要是将信息编织成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二进位制代码0和1,再转化为脉冲信号,最后计算机就以一种人们可以识别的符号传递出信息,无论是图片、视频还是文字都可以这种数字化的方式最终呈现在受众眼前。因此,新媒体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数字化媒体”。[10]所谓的数字化,是指在网络社会中,人们的社会关系都建立在以比特为单位的数字化信息的编译、存储、传递、交换和控制的基础上,并通过这一系列的基本的数字化的互动过程反映出来。在数字化基础上,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数据、文字、语言、声音、图画等方式同任何人进行对话和交流。

在数字化时代,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了解来自不同地区的新消息,而了解信息的基础是可以传播的共同语言符号。数字化的语言实现了不同计算机间的语言符号转化,使信息跨区域、全球化传播成为可能。

早期广播电视的产生是基于对模拟技术的运用,最早催生广播电视媒体的声音与图像传播技术都属于模拟技术。与数字化信号相比,模拟信号是加工信号。数字信号适用于易产生杂波和波形失真的录像机及远距离传送,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数字技术为现代不同传媒提供了资源整合的平台和基础。互联网、短信、数据库等不同形态的传媒都是基于数字技术内核及其运作规则进行分享的传播方式与传播手段。

(二)多媒体化

传统平面媒体以文字、图像表达,广播传播使用声音,电视运用影像、声音等,而新媒体则是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甚至虚拟环境,样样俱全。数字技术使新媒体在表达形式上突破了传统媒体特性的限制,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固定表达模式,以多种方式呈现新闻。而多媒体的基础是数字技术的应用。不仅媒体形式被极大地丰富,媒体之间的联系也更加紧密,文字、视频、声音不再是简简单单分门独立的,而是统一在同一个大背景之下,并且相互之间可以互相转换。

(三)虚拟化

虚拟性作为新媒体最重要的基本属性,伴随着新媒体成长不断扩展,并衍生出了虚拟商品、虚拟人类、虚拟社区等具有虚拟价值的新媒体产物。2001年,英国报业联合会新媒体公司推出了全球第一位虚拟主持人——“阿娜诺那”,为全球网民提供24小时的信息播报服务。这一虚拟主持人的出现,颠覆了人们对现实主持人的印象,成为一种新的化身与代名词。这是技术的进步,更是人类思维的变迁与超越。[11]

新媒体的虚拟信息传播不仅指信息本身的虚拟性,还指传播关系的虚拟性。人类之间信息传播的目的是在人与人之间建立关系,进行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在传统媒体的环境下,传播者和受众的角色是既定的,至少传播者的角色是既定的——人们知道信息的来源。然而在新媒体环境下,传播者和受众的角色大部分是虚拟的,交流双方的信息对彼此都是未知的。所以建在虚拟信息交流基础上的人际关系也具有一定的虚拟性,而这种虚拟性的人际关系将极大地改变传统社会的人际关系模型。

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虚拟社区,在中国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天涯社区、豆瓣、知乎、百度贴吧等网络虚拟社区。虚拟社区的建立改变了社会关系,在社区里人们基于一定的目的,有目标地结合,通过社区间的联系枢纽,互不相识的人们连接为一个整体,为同一个目标的实现、同一个话题的创建而努力。新媒体时代,虚拟社区重构了人们的交往模式。通过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交友,互不相见,却能实现交往的目的。但同时,虚拟社区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即不真实、不现实以及存在不良信息。在网络时空中,“即使你是狗,别人也不知道”,人们在虚拟化的社区中往往没有能进行身份识别的显著特征,一般人无法真正地了解同一社区中的其他成员,存在虚假性。同时,由于身份的隐匿,一些不良信息在虚拟化社区中的传播速度和影响也随之增加。

四、全球化与跨媒体化

(一)全球化

新媒体的一大特点就是全球信息共享,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更为迅捷,广度更为宽泛,大众在一个信息平台下真正实现信息共享。

维基百科很好地体现了新媒体的全球化特点,其自2001年1月15日正式成立,由维基媒体基金会负责维持,其大部分页面都可以由任何人使用浏览器进行阅览和修改,因为维基用户广泛参与共建、共享,维基百科也被称为“创新2.0时代的百科全书”“人民的百科全书”,截至2014年7月2日,维基百科条目数第一的英文维基百科已有454万个条目,全球282种语言的独立运作版本共突破2100万个条目,总注册用户也超越3200万人,而总编辑次数更是超过12亿次。

(二)跨媒体化

新媒体不仅加速了媒介融合的进程,而且还成了媒介融合的有力践行者。媒介融合是跨媒体传播的描述,更是当今社会信息传播的发展趋势。媒介融合不是简单的加减法,不是媒介之间的物理结合,而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媒介在多层次、多领域、多维度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新媒体集合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游戏等拟态环境,样样俱全。这说明新媒体本身就是一个融合媒体,它体现出了媒体的“跨域传播”和“跨界融合”的特点。

与此同时,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能实现有效的融合。因为新媒体从诞生的那一天,就与传统媒体相互融合。即使在新媒体发展的高峰期,也没有摆脱与传统媒体之间的关联。从传播内容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实现了跨界传播。新媒体中大多的权威性、垄断性新闻信息来源于传统的纸质媒体或广电媒体,而传统的纸质媒体或广电媒体在时效性或交互性强的信息方面则借助新媒体。这种内容间的交互性促使传播资源在内容上相互融合。这样的优势在于,一方面,降低了信息采集过程中的成本,二者各自发挥自身的优势,更好地为现代传播业服务,另一方面,也促使新旧媒体在新时代背景下进行合作,实现世纪媒体融合。

从传播形态上,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结合正在推进传媒产业的跨媒体融合与发展。例如,手机媒体和报纸媒体的融合催生了手机报。手机报既具有手机媒体的快捷性与即时性,又具有报纸媒体的深度性。此外,手机电视、网络电视等,都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跨媒体融合的结果。再有,新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也是当今社会的媒体聚焦点。技术的不断进步加速了新媒体之间的融合进程。不同形式的新媒体彼此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新时期新媒体的大浪潮。

新媒体除了具有以上的特征外,还具有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性、信息传播的海量性、传播方式的灵活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