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莞学校工会特色的教职员工政治思想教育体系建设研究
广东省东莞市樟木头中学
摘要:教职员工政治思想教育对学校的管理和发展起调节、支持、引领作用。本文立足于东莞经济发展,以构建具有东莞经济特色的教职员工人文关怀体系、提高幸福感为目标,结合实践,分析东莞经济发展对教职员工政治思想意识,特别是价值观形成发展的影响,提出学校工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具有东莞学校工会特色的教职员工政治思想教育体系,以适应经济发展对学校管理所产生的影响,实现学校教职员工管理的人文化、提高幸福感,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对目前中国人口多元化结构的其他地区事业单位、学校政治思想教育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东莞经济特色;教职员工政治思想意识;人文关怀
引言
学校教职员工的政治思想教育对学校的管理和发展起调节、支持、引领作用,是提高教职员工幸福感的重要举措。“只要心情好,钱少点无所谓”,就是最真实的写照。重视学校教职员工政治思想教育的建设,是对教职员工精神世界的关心,是真正的人文关怀,也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职员工管理的实质体现,能有效地提高教职员工的幸福感。本文立足于东莞经济发展,以构建具有东莞经济特色的教职员工人文关怀体系、提高学校教职员工的幸福感为目标,结合学校政治思想教育实践,分析东莞经济发展对教职员工政治思想意识,特别是价值观形成发展的影响,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展东莞城市精神教育,培养东莞经济特色的教职员工政治思想意识,积极抢占“网络阵地”提高网络对教职员工政治思想意识影响水平等对策,以适应经济发展对教职员工管理所产生的影响,实现学校教职员工管理的人文化、提高幸福感,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东莞经济发展要求学校工会教职员工政治思想教育建设的创新发展
东莞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基本实现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成为珠三角“四小虎”之一。2001年开始确立建设国际制造业名城、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创新发展模式,促进经济的腾飞。2007年确立经济、社会双转型发展战略,东莞经济不断发展壮大。2010提出加快经济发展转型、促进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的要求,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东莞经济的发展和腾飞,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人口迁移潮流与人口结构的急剧变化呈现出多元的人口结构态势,并形成了与其经济地位和阶层利益相适应的、多元的价值观念。多元的人口结构和与之相适应的多元价值观念,对从全国各地分配或工作后调入东莞的教职员工单一的价值观念,特别是对来自农村或边远山区的教职员工相对保守的价值观念提出了新的挑战。从计划经济时代开始就形成的、传统的“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行政领导规定、教职员工无条件遵守”“领导不断提出要求、教职员工不断适应”,并通过简单的经济方面的奖罚来实现对学校教职员工管理的管理模式和政治思想意识教育模式,把教职员工当做工作和管理的“工器”或“机器”等做法,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这种管理模式根本无法体现对教职员工的人文关怀,坚持科学发展观指导更是无从谈起。立足于东莞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探求新时期东莞学校教职员工管理和政治思想教育体系,实现学校教职员工管理的人文化、提高幸福感,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
二、东莞经济发展特色对学校教职员工政治思想意识的影响
东莞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经济全球化同步进行,促进了人们开放进取意识的生成,同时在中西文化的融合、冲突中,价值观念多样化与学校教职员工一元化价值观念的矛盾,使教职员工在实际生活中面临多元价值观选择的困惑。当前,全球化已成为势不可挡的时代潮流,人们要面对国内、国际竞争的压力。求生存、求发展,成为每一位东莞人民的内在驱动力。在改革开放初期靠政府征地致富、靠房(店、铺)租致富、靠祖上福荫享受生活的思想观念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时俱进、开放进取成为东莞新的时代潮流。改革开放前大家一样穷,甚至是“越穷越光荣、越穷越革命”的思想观念早已被人们所厌弃。在推进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同时,东莞社会形成了一个新思想文化阵地,各种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得以迅速在人们的日常的工作和生活的交往、交流中传播,互联网络的发展更是起到了风助火势的推动作用。部分教职员工特别是非公办学校的教职员工由于面临的竞争和优胜劣汰的压力较大,出现较为严重的熟人或老乡“抱团现象”,甚至是产生严重的排外思想,即所谓“先上车的人不想让后面的人上车”,从而产生了逃避、怨恨的想法,给学校教职员工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更对当前东莞市党委和人民政府所倡导的和谐、团结、关心的主流思想意识产生不良影响。
东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开放性与竞争性,增强了人们的效益观念和求真务实精神,同时也诱发了拜金主义和重利轻义的不良倾向,造成了学校教职员工思想意识的负面影响。在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机制与法制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的情况下,目前东莞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的制假、贩假行为以及在经济交往中存在常见的诚信缺乏等现象,这些经济方面的不良行为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致使道德滑坡。这些社会上的种种消极因素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到学校中来,对正在工作中和处于价值观冲突、调整中的教职员工的行为习惯必然产生负面的影响。
东莞的经济发展,迁移人口的增多、人口结构的多层次化与日益复杂化,形成利益群体的多样化,相应导致人们思想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倾向,使学校教职员工在多元的价值观念中经常处于无所适从的状态。一方面,东莞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的经济状态,所有制经济形式的多元存在,形成了多种利益群体,相应地表现为多元的价值观念与多种意识形态。另一方面,在外来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中,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并存,精华与糟粕同在等等。这种复杂、多元的社会现象通过家庭和社会种种渠道渗透到学校中来,使教职员工的思想行为、价值取向呈现出复杂性和多元性,使其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等方面面临多种选择,其中的消极因素必然对学校教职员工产生负面影响。我们经常看到的有事找老乡,各种形式的老乡会经常被热烈吹捧等现象就是最好的写照。
市场经济的自主经营的原则激发了人的主体意识,同时也诱发了个人主义倾向。在东莞目前的经济体制转轨、新经济发展过程中,各项具体制度还不完善,在个人主体意识与利益的驱使下,有可能诱发极端利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实际中我们发现,当那些个性张扬、极具个人主义倾向的价值观念与意识向学校教职员工走来的时候,教职员工们往往伴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和怀着对未来发展的憧憬,采取来者不拒、“全盘皆收”的态度,这方面在年轻的教职员工群体中体现得特别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缺乏积极正确的引导,容易助长他们的个人主义倾向,具体表现在思想和行为上不关心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唯我独尊,我行我素。如在捐款救助活动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教职员工积极性不高,缺乏参与意识。在学校中我们也发现不少教职员工缺乏责任心,过于追求个人的荣誉等不良倾向。
三、东莞经济特色的学校工会教职员工政治思想教育新体系建设研究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求真务实,突出具有东莞特色的“三现代教育”主题活动与“东莞市民守则”教育活动,促进东莞新时期学校教职员工价值观的创新发展,提高幸福感。政治思想意识作为人的灵魂,经济的发展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道德作为上层建筑,必然受与之相对应的经济基础的制约,对人的政治思想意识的影响教育必须适应而不可回避、排斥市场经济。”因此,对学校教职员工的政治思想教育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教育,对与之相对应的经济基础具有能动作用,学校教职员工政治思想教育必须超越而不能仅囿于适应经济发展,才能发挥学校教职员工政治思想教育对经济的能动作用。在新时期,对学校教职员工的政治思想教育要增强针对性取得实效,就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于东莞的经济发展特色,在全面贯彻落实“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节约、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同时,紧密结合东莞新时期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与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立足于东莞市委、人民政府提出的“东莞要高水平崛起”的要求,针对东莞学校教职员工政治思想的特点,积极探索新时期东莞学校教职员工政治思想教育的规律,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学校教职员工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培养具有东莞经济发展特色的、后续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全面发展的新建设者。特别是要突出有东莞特色的“现代人、现代生活、现代城市”的“三现代”主题教育活动和“东莞市民守则”的教育,从实处提高其幸福感。
面向东莞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诚信教育和弘扬培育民族精神、东莞城市精神教育,增强广大学校教职员工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普遍提高诚信意识,提高对东莞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东莞的经济发展是以“三来一补”经济蓬勃发展为起点、具有“借船出海”特色的外向型经济形态,形成了国有、集体和乡镇、民营企业以及外资、跨国公司IT企业等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并存与全面发展态势。今天,经济、社会双转型以及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的确立,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和新的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东莞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再创新优势,更上新台阶。市场经济既是一种法制经济,更是一种诚信经济,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固有缺陷和人们先进道德意识发展的相对滞后,导致了人们的行为缺乏诚信,不断影响与冲击学校教职员工的政治思想意识。在经济领域和社会中不守承诺、欺骗欺诈等失信现象屡禁不止,这些社会不良现象也侵蚀着学校教职员工健康的思想意识,给学校教职员工的政治思想意识教育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在学校教职员工管理中,我们发现有不少学校教职员工上班考勤作弊、忽悠工作和他人、消极应对工作、言行不一、欺骗他人、一切向钱看的情况时有发生,就是对这一影响的最好注解。面对社会发展变化对学校教职员工政治思想教育的新要求,构建新时期东莞学校教职员工政治思想教育的新体系必须塑造合格的“人民教师”。育人从育心开始,充分认识加强学校教职员工诚信教育对东莞新时期经济发展、培养建设者的重要性;作为工会、学校管理者特别要充分认识培养教职员工诚实守信的品德是教职员工立身之本、做人之道,必须坚持培养,贯穿于学校管理的全过程;充分认识诚信教育是摆在当前学校教职员工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件大事,认真抓紧、抓实、抓好。同时,我们认为这也是新时期对学校教职员工政治思想教育的一个突破口之一。
东莞是一个出口大市和IT大市,从1998年开始连续10年外贸出口总额在全国大中城市中仅排在深圳、上海之后,名列第三。一方面,一些生产基地主要设在东莞的跨国公司,生产的IT产品产量占国际市场份额很大。建设现代东莞,是以城市现代化打造新的发展平台,从IT大市向IT强市、从经济强市向实现经济社会现代化的跨越发展。投资环境的创新,使东莞形成良好的资金、人才、市场的聚集效应,东莞再次被国内外投资者看好。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国内、国外各种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公司、具有不同价值观念与意识形态的经济主体将再次涌入东莞。另一方面,东莞的对外开放将进一步扩大,伴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人们的价值观念与思想意识将进一步多元化与复杂化。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西化”和“分化”、争夺经济发展主动权和管理阶层的图谋,面对日益开放的环境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要求,在东莞学校的教职员工中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特别是要开展东莞城市精神教育,不断增强东莞广大学校教职员工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主动自我认同东莞城市,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而且,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温家宝同志都不约而同地指出,强国必先强教,教师对教育的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东莞要实现新时期“高水平崛起”的发展要求,教育同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教育工作是教师用思想去影响思想、用灵魂去塑造灵魂,培养下一代的未来。在从事独个特色的教育工作的学校教职员工是东莞经济建设发展的未来和希望,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是实现东莞经济创新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促进东莞人口素质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中华民族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的必然要求,是加强东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因此,构建东莞新时期学校教职员工政治思想教育新体系,促进东莞新时期学校教职员工管理、提高幸福感的创新发展,要求学校教职员工的管理和政治思想教育要面向东莞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开展诚信教育和开展弘扬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开展东莞城市精神教育,普遍提高学校教职员工的诚信意识,增强广大学校教职员工对东莞城市的认同和自信,努力培养和造就后续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新一代“东莞建设者”而不断贡献力量。
促进东莞新时期学校教职员工管理的创新发展,需要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创新,贴近生活、从简单奖罚转向情感、体验化建设。对学校教职员工的管理要弃除简单的奖罚措施代替政治思想教育建设和科学管理的传统做法,特别是目前充分利用绩效奖金来代替一切政治思想教育和管理建设,或简单代替对学校教职员工政治思想教育建设的错误做法。实际上,人的道德和政治思想意识原本就产生于现实的社会生活关系,离开了生活就不可能滋生相应的人性。市场经济发展的复杂性,学校教职员工未来生活的多变性,是酸甜苦辣都有的,只有通过体验社会与百味人生,人才能不断超越自身从而扩展和丰富个体的精神世界。因此,学校管理中需要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创新,贴近生活、从奖罚化转向情感、体验化,多坚持以心育心,以心交心,促进发展提高。
促进东莞新时期学校教职员工政治思想教育的创新发展,要主动出击,积极抢占“网络阵地”,全面提高网络影响与管理水平。网络以其丰富的知识资源、迅速的传输方式、及时的参与性成为学校教职员工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渠道,东莞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使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上网学习与休闲已经成为人们一种主要学习与娱乐、休闲的方式。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校教职员工的业余生活极多的上网。但是,由于网络立法与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学校管理对网络的忽视,很多学校教职员工只有把上网当做打发时光的方式,甚至出现部分教职员工特别是青年教职员工因长期上过度迷恋网络,致使部分学校教职员工精神空虚、行为失范,不断消解学校管理和教职员工政治思想教育的实效。因此,在新时期中要主动出击,积极抢占“网络阵地”,引导教职员工文明上网,学会在无限的网络中获取知识与休闲,提高对网络生活的“黄、毒”等腐朽没落和有害信息的“免疫力”。并同时“化被动为主动,调整学校教职员工管理方法,努力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东莞学校教职员工专题教育网站或网页”,并与“东莞时间网”、“东莞阳光网”和各镇街的政府网站、各学校网站链接,变内容静态枯燥、抽象乏味为形象生动,增强吸引力,并贴近学校教职员工的实际生活,增强互动,全面提高网络对学校教职员工的影响教育水平。
结束语
总之,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给东莞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与机遇。同时,也使新时期的学校教职员工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新时期东莞学校教职员工管理,特别是学校的教育工会自身要主动应对,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才能适应时代与经济发展的要求,为东莞新时期经济社会双转型、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的管理制度保证和做出应有贡献,促进学校发展,实现双赢!
这也是新时期东莞“高水平崛起”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