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的烟火:《红楼梦》的人生况味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5章 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秦鲸卿得趣馒头庵

千错万错 马屁不错

此回的回目文字意味深长,可细嚼慢品。说到人生,有人评说:“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还有副对联这样说:“睡到二三更时,凡功名都成幻影;待到一百年后,无长少俱是古人。”这评论和对联,无非是劝人要达观知命,对得失荣辱看淡一些。须知,人作千年调,鬼都拍手笑。时代人事都在变化之中,对未来算计太多,难免刻舟求剑的愚呆之气。但话又说回来,人生虽然有限,但毕竟是美好的,是值得珍视的。所以说,真正的悟透人生,应该是满腔热情,以出世的心态,做入世的工作。既然人生的终点是空无,是赤条条来回无牵挂,那么,人生的过程就成了目的,享受人生就是享受人生旅途的苦辣酸甜。有句名言说得好:凡是合乎自然的都是合理的。那么,以顺应自然的心态,去看待生老病死,不就可以减轻和淡化对生老病死的忧虑了吗?

这回书中,那位北静王水溶,虽生于富贵丛里,但对富贵的弊端却颇有见地。他认为,富贵家孩子容易被溺爱过甚,荒废学业,弄不好会成为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娇惯子弟难成器,古今皆然。从宝玉不认得农家常见的犁、耧、锄、锹、纺车一事,就可以看出他的养尊处优。这位北静王的话,对富贵人家是一个有益的提醒。

有人说,出家人已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但看此回书中那个老尼姑净虚的一番表演,却是一不能净二不能虚,其心术智谋,比红尘中的凡夫俗子有过之而无不及。那净虚想依仗贾府的权势帮人打官司,就趁机向凤姐说项,并说官司赢了,对方倾家孝顺都情愿。不想凤姐说自己不稀罕银子钱,也不做这样的事。净虚听了,转眼就有了计较,说:“张家已知我来求府里,如今不管这事……倒像府里连这点子手段也没有的一般。”一句话便挑起了凤姐的兴头,说:“你叫他拿三千银子来,我就替他出这口气。”净虚听了,又顺势拍马奉承道:“这点子事,在别人的跟前就忙的不知怎么样,若是奶奶的跟前,再添上些也不够奶奶一发挥的。”有道是千错万错马屁不错,那老尼净虚巧嘴夺上风,由此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