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6章 蜂腰桥设言传心事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
忍过事堪喜
人们常说:“处处留心皆学问。”读书也须留心细读,能从没有文章的地方看出文章来,才算有收获。读《红楼梦》第二十六回,经深思细想,悟出了这么两点理儿来。
古人说:“贤愚在心,不在贵贱。”又说:“下下人有上上智。”书中低等丫头红玉的两句话,则能为我们解开心中的疙瘩。她说:“‘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谁守谁一辈子呢?不过三年五载,各人干各人的去了。那时谁还管谁呢?”细想,人的聚散都是因缘际会,由不得自己选择。俗话说:“生意好做,伙计难找。”何况是一个部门一个团体人员的选配组合,往往由不得自己。往好处想,即便是自己选择的伙伴,也不一定能长久和睦相处。因为人不相处不知厚薄,事变知人心,到某些节骨眼儿上,便会生出纠纷嫌隙来。遇到这种情况,要多想想红玉的话。有句老话说:“得忍且忍,得耐且耐;不忍不耐,好事变坏。”唐诗有言:“忍过事堪喜。”忍耐的滋味有点苦,但却能结出甜果来。若再往深处想,人与人相处,要想人似我,除非两个我。这世上没有两个我,所以为人处世宽容忍耐就断不可少。
再说从此回书中悟出的另一个道理,即无心人说话就怕有心人听。却说黛玉晚上去怡红院看望宝玉,第一次叫门,晴雯并不问是谁,便说道:“都睡下了,明儿再来罢!”黛玉恐怕院里丫头没听出她的声音,又高声说道:“是我,还不开么?”偏那晴雯还没听出来是黛玉在叫门,便使性子说道:“凭你是谁,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这才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一时间让黛玉想了许多。她想到自己是客居舅母家,若惹出气来,觉得没趣。又想到白天的一幕:在潇湘馆,宝玉对丫头紫鹃信口说了《西厢记》中的一句唱词:“好丫头,‘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为此惹恼了黛玉。此晚宝玉不让丫头开门,是怀疑自己在舅舅、舅母那里告了状,而自己并无此举。黛玉越想越伤感,竟立在墙角哭了起来。
生活中,这种凭主观臆断,扭曲了事情真相,自寻烦恼的现象多有发生。对此,我们应该遇误解勿怨恨,耐着性子等一下,是非终究自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