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9章 59.残香
到了金阳县,上了飞来峰,陈敬庭却发现,庙中场景与当日自己所见已是截然不同,香客如云,香火如雨,竟是一改往日冷清,十分旺盛。
陈敬庭心中惊诧,扯住一个便问,“你等都是来此上香的吗?怎的香火如此旺盛?”
“兄弟怕是外地人罢,是听闻本寂大师名声才来?”那人被他紧紧抓着,也不着恼,掰开他手笑道。
“确是如此。”陈敬庭这才发现自己过于着急了,急忙松开手,歉然强笑。
“难怪兄弟不知!”那香客揉了揉被陈敬庭抓疼的地方,“若非冬月廿四,这飞来峰上佛光出世,满城梵唱,我等也不知晓,这小小无根寺中,竟隐藏着一位已然证得佛果的道德真修!”
“只可惜,那夜佛光出世后,那位大师便圆寂了,我等匆匆赶来拜谒,也未曾见上大师最后一面!”香客扼腕叹息,连连摇头。
“未曾见过?那大师法身呢?”陈敬庭着急又问。
“次日清晨,我等上山时,山上已经多了许多僧人,以十方禅林般若堂首座虚云大师为首,十方禅林你知道吗?”香客抬头,看向陈敬庭,仿佛他若不知十方禅林,便是一项极大的罪过。
“自然知晓!”陈敬庭耐着性子回答,继续往下听。
“嗯,知道就好!”香客点点头,显是十分欣慰,“十方禅林的高僧来了后,便将本寂大师的金身请回了十方禅林。当天,整个金阳县,满城梵音,十里焚香,当真是在下平生从未见过的气派场面!”
“另外,我还听人说,那位般若堂首座虚云大师,见了已经圆寂的本寂大师,双目垂泪,执的是弟子之礼,口中连称师兄!”
见左右无人关注,那香客又悄悄附耳过来,低声问道:“你说,这位本寂大师,是不是好大的来头?只可惜我等有眼无珠,不识真佛!”
“确实是得道高僧!”陈敬庭叹息,郑重谢过他,又匆匆往佛堂行去。
“兄弟,那佛堂你现在进不去,就在此拜祭吧!”那名香客在背后高喊。
但区区几个僧人的阻拦,又怎么拦得住已经身为鬼神的他?连人影都未看见,便让他进了佛堂。
“你们住持在哪?”随手抓住一个青年僧人,大声喝问。
青年僧人抬头,心中疑惑,却并未着恼,用手指了一个方向,“那位便是本寺住持。”
“那个?”陈敬廷顺着方向望去,却是一个体态微胖的中年僧人,手捻佛珠,站在佛堂上首,正在为众僧讲经。
“是!”青年僧人双掌合什,低声回答。
此时,正在讲经的中年僧人已经发现了这边动静,急忙快步走了过来,“贫僧明空,尊驾可是宁安县陈檀越?”
“正是!”陈敬庭双目幽深,还了一礼,凝视着看向他。
“施主请随我来!”明空禅师温和一笑,让众僧继续学经,便引陈敬庭进了禅房。
“虚诚师伯圆寂前,曾留有一封信函,指定交给施主,贫僧正要遣人前往宁波县,没想到施主这便来了!”明空禅师从匣中取出一封信函,递给陈敬廷。
“原来本寂大师在十方禅林法号虚诚”,陈敬庭眉梢一动,又问,“你称本寂大师为师伯?”
“贫僧师尊为般若堂首座虚云大师,自然该称师伯。”明空禅师合掌微笑。
“那你可知本寂大师为何离开十方禅林,在此挂单避世?”陈敬庭又问。
“这个贫僧却是不知,以前也从未听闻在外还有一位师伯。”明空禅师摇头。
“哦!”陈敬庭不再多问,只能期盼以后慢慢查探,展信观看:
“陈公子敬启:
见信之时,想必贫僧已经西去,心中万般欢喜,唯有一事放心不下。小徒年幼,天性纯真,不知世事险恶,将来若逢劫难,还盼公子照拂。
另,随信附残香一支,有安神之效,今留于公子,应能解公子心头之忧。”
没有落款,亦无日期,陈敬庭将信函小心折好,又从信封中摸出一截残香,只余指节长短,十分普通。
看了几秒,看不出有何奇异,略微一想,将其与信函一起收入怀中,又回头看向侍立一旁等候的明空禅师。
“庙里还有位静念小师父呢?不知是否随十方禅林的大师们一起离开了?”
“回禀施主,那位小师父已由师尊代为收徒,如今已是贫僧最小的师弟了!”明空禅师持礼微笑,“另外,无根寺也已列入十方禅林下院,暂由贫僧代管,将来也会还于师弟。”
“那便有劳大师了!”陈敬廷还礼,随后便出了禅房,稍微扫视片刻,轻叹一声,拜别而去。
回到土地庙后,已是丑末三刻。
沐浴月光,陈敬庭收敛心神,入定之后,将那截残香点燃,插在庙前香炉之中。
香火入炉,顿成氤氲,顿时便有一股十分精纯浩大的香火愿力,从那一抹如豆火光之上,温和涌来,连成江河,延绵不绝,金光潋滟。
识海上空,白虎七宿,也是大放光芒,娄金狗、胃土雉、昴日鸡、觜火猴、参水猿缓缓凝聚,加上原本的奎木狼、毕月乌,七宿齐聚,星象旋转,散发出极其凛冽的肃杀之气,西极诸天,白虎星象,终于大成!
“西极白虎,灵官现世!”
伴随着西极白虎星象的凝聚成形,陈敬庭的一缕神魂,也在这缕充斥天地的杀伐之气中,一遍遍洗练磨砺,褪尽粗糙,最后返阴为阳、阴极阳生,凝聚实体,浑体澄澈,终于进入香火神灵之第四境•灵官之境,俗称“土地”。
“而今,我终于可以自称一声土地公了!”
许久之后,从入定中醒来,陈敬庭不禁自嘲。
此时,在他感知之中,世界已与此前完全不同,更加清晰,更加通透,空气中的每一粒微尘,砖石间的每一条纹理,红木香案上每一抹香灰留下的痕迹,都是如此明显,如此深刻入微。
再看远方,透过青石院墙上留下的花孔,青山依然还是青山,绿水依然还是绿水,但在那山水之间,却多了丝丝缕缕飘逸如浮云般的清灵之气,绕过花间,沁入地底,每一片草叶的绽放,每一滴露珠的滚落,每一声虫蚁的窸窣,都可清晰倒映在心湖之中,仿佛镜像,纤毫入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