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的天空之城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3章 迈向梦想的第一步:苏州手绘地图

十几年前去一个地方旅行,要找到“此景只应天上有”的风景,得下很多功夫。查攻略、整理资料是我和毛毛的旅行必修课。但就算做到这一点,我们也只能去著名景点凑凑热闹,完全不能体验自助游的精髓。

自助游的精髓在于人迹罕至,就像是一个被藏在秘密基地的百宝箱,人们得有点探险精神才能挖掘到这些宝贝。那些地方一般还未被商业开发,只有资深驴友才会知道。当然,通往这种地方的“藏宝图”,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获得的。我们在网上把搜索到的关键词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结果往往是空空荡荡一无所获。这个时候,就需要经验丰富的当地向导出马。

第一次看到“藏宝图”,大概是十多年前在云南的虎跳峡,我们的向导丁丁向我们展示了他设计的独家路线图。

丁丁是一个纳西族小伙子,皮肤黝黑,样貌俊美。他告诉我们,纳西族的男人日子过得比较悠闲,不背房贷不问世事。他们负责里里外外打扮好自己,造好房子,上山打鸟找野味,有时间再放放鹰。女人们就负责在家砍柴做饭带孩子。但丁丁不愿意再过这样与世无争的生活,他想热烈地拥抱滚滚红尘。他跟我们开玩笑说:“我出来做向导,既可以玩还可以认识汉族姑娘。多好。”后来他果真娶了一个汉族姑娘。

丁丁文化水平不太高,天天带游客,琢磨出了一套自己的行走路线。不过啊,他做的这路线图,相当之简陋,全手工自制,白纸黑字,皱巴巴的,基本上只有他自己看得懂。尽管如此,这样的路线图在旅行中还是非常有用的。

也许是“藏宝图”人人趋之若鹜,再后来,我和毛毛常常能在背包客们游荡的地区,看到与丁丁同款的手绘路线图。青年旅舍里,也开始出现了各家自己绘制的周边旅行推荐图。为了方便住客们探寻本地的真正风味,去最能体现本地风情的地点,吃最地道的本地小吃,青旅老板们也是拼了。这些手绘地图,大都简简单单,不甚完美。以毛毛艺术学院派的挑剔眼光来看,总归是——太没设计感了。

但就是从这些手绘路线图里,我们看到了绘制者们是如何理解当地文化的,看见了他们的特别视角。他们会推荐非大众的路线,介绍一些比较冷门又有趣、只有当地人熟知的景点。

有了简易的路线图,我和毛毛按图索骥,感受着当地文化,时不时遇上点惊喜。异乡的旅行,因为有了它更方便愉悦了。

手绘地图最初的样子

苏州的古城,自伍子胥建成之后,一直保留着那份古风古韵,城区的小巷基本上都有上千年的历史。吴门画派、吴门医派、苏绣、苏扇、桃花坞木刻年画、昆曲与评弹……件件风雅无边。

我和毛毛走惯了苏州的那些小巷小街,看遍了“甲天下”的园林。闲暇时间,我们爱逛平江路、十全街;会起早去吃碗头汤苏式面,在小吃店门口等刚出炉的烧饼、生煎;喜欢伴着晚霞,去太湖边烧烤,绕着太湖骑自行车兜风。春天的时候去看香雪海的梅花,夏天的时候去西山采杨梅,秋天去东山看银杏、采橘子,冬天窝在家里吃腌笃鲜。

每当有朋友来苏州旅行,就会问我们,哪里的景点最好玩,哪里的食物最地道?我们当然一一推荐。次数多了,我们才发现,原来我们习以为常的日子,正是远方的朋友来苏州时最想体验的生活。

我们开始思考,为什么不做一张苏州的手绘地图呢?

就像我们在外旅行时使用的那种,真正为旅行者而绘的地图,为背包客们探索一方生活提供诸多方便。没有复杂的线路,没有广告,只是单纯地给他们提供体验苏州的建议,用最简单明了的方式描绘出街道、店铺、景点的位置,让他们在这座城市的日子里,像土著一般混迹在街头巷尾,融入最地道的生活中。

在苏州生活了小十年,我们超想把苏州最美最有意思的东西分享给大家。恨不得每个朋友来一趟,都要传授给他们我的私人定制路线:爬上北寺塔,鸟瞰炊烟缭绕的古城;去贝聿铭老爷子设计的苏州博物馆看园林的极致;到丝绸博物馆触摸一段历史,带一段丝绸回家;骑着自行车,从三百座古桥上飞过;徒步平江路,期待在丁香巷里遇到丁香般忧愁的姑娘;在昆曲博物馆与艺术来一场一见钟情的约会;在环绕古城的护城河里顺流而下,在画舫上任晚风将思绪吹乱;在晨雾之中,去隔壁的百年老店吃一碗头汤面;在凤凰街与朋友度过一个仿佛穿越时光的苏帮菜饕餮之夜……我迫不及待地要告诉所有人——这就是我们喜欢的有着两千五百年历史,既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苏州城。

2007年,手绘地图还没有在城市里风靡,只是在遥远的角落里流传着我和毛毛在云南山里见过的那种路线图。要做手绘地图,我俩真是眼前一抹黑。我们既没有制作地图的经验,也没有任何可参考的资料,那怎么办?

毛毛跟我讲:“你老婆好歹也是学设计出身的,版面的插图和设计任务,我领了。你就负责路线和文字资料的整理好了。一个苏大艺术学院的研究生,加上一个东南大学的高才生,做一张手绘地图,应该难不倒我们吧?”

我一想,那倒也是。

正式动笔之前,我们花了几天时间唇枪舌剑了一番。做一下产品的SWOT[1]分析,论证一下我们产品的核心……骗你的!那个时候,我们不过是聊了下路线规划,并得出结论:手绘地图应该主要呈现古城区的风貌,以平江路和山塘街为两条主线,由此铺展开来。因为这是最能代表苏州历史文化的两条街道,而且由于它们名气较大,现成的资料也比较好找。

但是我们发现,很多地方资料上都写得明明白白,有时候图片也有,但脚踏车一骑,到了那里却发现面目全非、踪迹全无。这是因为网上的信息大多是很久以前的,即使是政府提供的资料也可能对不上。城市在不断发展,有些老房子已经不见踪影,旧的道路也会改道,有些巷子早已不存在了。整个城市变化很快。我们想要知道这些变化,就得一处处地实地调查:以前的古建筑、古井是不是还在用?那些东西还有什么存在价值?有什么样的故事?年轻人还会感兴趣吗?

于是我和毛毛决定,我们必须重新再钻进那些巷子里,去挖掘那些尘封的往事。

在最初的制作过程中,我们利用下班后的时间,骑着自行车,在苏州的小巷子里穿梭,用自己的双脚一个一个走过那些地点,用双眼去确认这个场所的美景,去亲口品尝巷子里的美食,去和那些见证苏州历史的老人交谈,了解网络上可能遍寻不着的苏州。

我们不仅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苏州的风土人情,还想从年轻人的角度重新解读苏州。我们想尽可能地向大家推荐一些相对不那么大众而又有趣的地点,所谓沧海遗珠般的地方。因为这一个小目标,我和毛毛每天踩点完毕,还会回到家再查一遍资料,然后再去现场寻访,如此往复。

大概是因为文化根基实在太深厚,历史实在太悠久,苏州城里保存着大量的传统建筑和名人故居。随随便便游走在苏州的某一条小巷,某一个预料之外的转角,说不定就会走到唐寅故居的大门口,再拐个弯儿没准就到了赛金花的家门口,多遛一会弯儿又走到了章太炎的故居。

苏州就是这样一个地方,需要静下来才能体会到它的魅力。

我们一边搜集这些值得走访的景点,一边整理着它们背后的资料。名人故居大概是大部分喜爱人文探索的旅行者最关注的。但我俩想,苏州的市井生活比起这些厚重的高高在上的历史,也是毫不逊色的。我们得把市井生活也呈现在手绘地图里面。

市井生活,当然离不开“井”啦。光苏州的井,我们就在古城区里搜集了好几天。

苏州的古井实在太多了。一条平江路,不过三里长,就有好多好多口井。如果能开上帝视角,搜集古井资料时的我俩,一定看起来次头怪脑(方言,奇奇怪怪的意思)的。我们骑着车,一个拿着相机,一个拿着资料,看到古井就下车一通狂拍。在平江路的南头,我们看到了两个井口,比常规的井口都小些,连着并列在一起。井口已经磨得很光滑了,工匠当年刻的名字和时间,连痕迹都被磨掉了。我们无论怎么查资料,都没找到和这两口井相关的任何信息。于是,我俩就经常在那边转悠,蹲守看会不会有老阿姨老爷叔过来打水,也许他们会知道。是的,那些上千年的古井,还有附近的居民在使用,至今还履行着它们作为一口井的使命。有一次,我们遇到一个阿婆在那井里打水。

我们马上就跑去问:“阿婆阿婆,这口井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年代建好的啊?”

阿婆看了我们一眼,表情好像在看两个怪人,她说:“这口井在这里的时间比我年龄还大了,名字和时间已经没人晓得了。就是一口无名双眼井啊。”

“哦!”我俩有点豁然开朗,“这样啊,那只能叫它无名双眼井了。”

阿婆又看了我们一眼,说:“你们两个小年轻没事研究古井这种‘老发头’(老物件)干什么啊?”

“嗯,我们想做一张地图,手绘的。”

“哦,年轻人还真是有时间,画个地图之前来研究一下古井,蛮好的……”

望着阿婆离去的背影,我俩相视一笑。我们做的这个事情会有人理解,有人喜欢吗?

除了推荐这些苏州文化古迹外,我们觉得也要让大家看到现代苏州年轻活力的一面。我们又把当时苏州年轻人喜欢去的独立小店考察了一圈。很多小店店主都是我们的朋友,这不仅让我们搜集资料更为方便,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小店的特色。实际上十年前,苏州就有独立咖啡馆、独立书店、青年旅舍、户外运动店、DIY烘焙店、旗袍定制店、苏绣体验店等。这些都被我们收进手绘地图里了。

我和毛毛凭着自己的喜好,以及朋友们的建议,在古城里兜兜转转了大半年,把路线大概弄清了,把我们要推荐的景点和独立小店也列出来了,总结整理出了第一版的手绘资料。所有的信息搜集完成后,紧接着就进入了漫长的制作时期。我俩每天工作以外的时间都献给了这张地图,从画到写,再一次次地校对,时不时还需要再去踩点。

前前后后,花了一年多时间,我们终于做出了一份独一无二的苏州手绘地图,一份给背包客的苏州漫游指南。

在青旅卖出第一份地图

我和毛毛待在苏州不出远门的时候,也会在苏州寻找户外徒步的机会、参加旅行分享会。2007年,苏州已经有了好几家国际青年旅舍,青旅的主理人大都会在豆瓣上发布消息,组织热爱旅行的年轻人聚到一起。

时间长了,我们和一家青旅的店长猩猩熟了起来。他呢,热爱青旅,一直想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旅舍,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设计和打理。猩猩拉我入伙,一块创业办青旅。2007年冬天,浮生四季国际青年旅舍开张了。猩猩里里外外地忙碌着大小事情,我和毛毛负责投资、赚吆喝。

当时大家对于青旅的概念都不大熟悉,见得少,去得就更少了。很多人的理解比较片面,以为青旅只是个住宿的场所,或者仅仅是缺钱的年轻人扎堆拼房的地方。其实青年旅舍除了提供旅客短期住宿,也有它自己所提倡的精神价值。比如青旅提倡环保,不向客人提供一次性用品;青旅鼓励年轻人出游,亲近自然,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店主一般会在店里营造呈现当地特色、文化的氛围,或者在前台、客厅等公共空间,提供很多旅行资讯,一份简单的旅行路线指南是必不可少的。

早在1909年,“青年旅舍”的概念就已经在德国诞生了。据说每一年全球有超过三千五百万的年轻旅行者出行会选择入住青年旅舍。但是直到1998年,这个概念才第一次进入中国。

怎么让这里的年轻人更加了解青旅,在旅行中选择青旅呢?作为肩负推广重任的投资人,我和毛毛决定做点什么。我将正在绘制的手绘地图拿给猩猩看,猩猩接到手里,看了一眼马上就乐了,憋不住地笑出了声,他说:“这一定是你画的吧,肯定不是毛毛画的!”

“你怎么看出来的?”我觉得很惊奇,难道理工男思路暴露得这么快……

“你看这条条框框,笔笔直直的,这是电路图吗?你看啊,你搜集了很多景点,叶圣陶故居、章太炎故居这些控保建筑你收罗齐全了,但路线图太简洁,也没有指导人怎么样游玩,客人拿着无从下手啊,还要改改。”猩猩是一个很乐观的大男生,他一边指着地图上一个一个不甚完美的细节,一边也认为还可补救、为时未晚。他说:“这份图里面的资料其实已经够震撼的了,再加点美食指南,完美!吃喝玩乐,吃总归要排第一位的嘛。”

“吃?吃什么?算我一份!”在浮生四季兼职的崔丰突然冒了出来。

“你看,这不是最好的苏州通嘛!”猩猩指着崔丰笑道,“挖掘哪里有好吃的,找他,我看行。”

崔丰是我们共同的好友,他人缘非常好,本职工作不详,空闲时间就混迹在各个青旅,兼职做小时工。打工事小,关键是崔丰极其热爱青旅的氛围,他常常上午在一家青旅做前台,晚上在另外一家青旅守夜,连轴转地赶场还乐此不疲。崔丰热衷于吃,穿梭于大街小巷,任何一家飘香的小饭馆都不会被他敏锐的嗅觉和味觉漏过。

“崔丰你行不行啊,这工作量可不小,我们要再梳理一遍苏州城呢!”我问他。

“徐老板,你知道陆文夫吗?就那个陆苏州,著名的作家、美食家。我可是顺着他的书,踩过点的人!”他得意地笑道,“只要你带上我,去吃,服务免费!”

“哈哈,这还不简单,明天就开搞。”

我和崔丰两人说走就走,重新开始为手绘地图添砖加瓦。每回踩点,我们会提前一天把大致的路线先商量好,第二天就骑单车穿梭在大街小巷寻找美食的踪迹。崔丰总能在我和毛毛曾经探查过的路线上有新的发现找到堪称一绝的餐馆。我还懊恼呢,怎么当初就没发现。

有一次,崔丰问我:“你知道苏州有多少家小店做泡泡馄饨吗?”泡泡馄饨是苏州名小吃,但因为便宜,所以在很多家小店里都不是主流,就算是在苏州老字号绿杨馄饨店,它都不是主打。我很好奇:“泡泡馄饨不是绿杨馄饨才有的吗?”

“非也非也,苏州差不多有二十四家小吃店、馄饨店做泡泡小馄饨,但只有一家入得了我的法眼,想不想来一场泡泡小馄饨之旅?”

第二天,我和崔丰继续骑车去探店。一天下来,前前后后总共吃了九家小店的泡泡馄饨。最终,在一个居民区巷口吃到了他口中惊艳的泡泡小馄饨。最美的泡泡小馄饨是什么样子的?就像一朵盛开的玫瑰花。当店家端上来的时候,那小馄饨还正在碗里舒展,透明的馄饨皮下,可以看到铺在碗底的豆干丝、鸡蛋丝,而馄饨里面的一点点肉馅,令人食指大动。崔丰笑着说:“泡泡小馄饨除了皮子、汤料、肉馅三样原料要货真价实之外,关键考验的是掌勺师傅的细心,因为泡泡馄饨不值钱,所以很多师傅都是顺手做做。你看这家,是专门的炉子、专门的师傅伺候。苏州老百姓的舌头是很刁的,你看看这家店,是不是全是老苏州人在吃?”我一看,果然,这间小吃店人挤得满满当当。门口还有人性子急,配着隔壁家的大饼,索性端着碗站着吃。果真是老饕聚集地,这两样,绝配呀。

经过又一次的完善,手绘地图一下子就丰富生动起来。我们将游览苏州古城的方式分为徒步、乘车和骑行,在地图上用不同标记和颜色标注出来,让客人可以顺着我们的路线,去游览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而在游览的途中,旅人们也不用担心到了饭点,才饥肠辘辘地寻找补给站,因为沿着我们推荐的路线,已经能看到附近有哪些美食。在路上,唯有美食不可辜负。

这一下,手绘地图终于得到了猩猩的认可,可以印刷出来了!我们最后计算了文字量,居然有五万多字,简直就是一本关于苏州旅行的书啦。

我们将亲手制作的这张苏州手绘地图放在青年旅舍里售卖,希望这份手绘地图可以代替我们作为向导,给那些行走在路上的人更多的旅游信息,希望它能带领异乡客们自由自在地探索苏州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

当时,入住青年旅舍的有很多外国面孔,他们是实践着青旅精神、四处云游的年轻背包客。这些老外,常一个或者两三个人结伴而行,对了解苏州本地文化充满了迫切的渴望。见到手绘地图,眼前一亮,可算找到救星了,但仔细一看,让他们遗憾了——只有中文版,看不懂啊。有一次,一位青旅的客人专门找到我,问我有没有英文版的手绘地图,他的一个外国朋友要来苏州,想把这个作为礼物送给他朋友。

考虑到苏州的确有很多外国友人,于是我们趁热打铁推出英文版。我们尝试自己翻译,又找英文专业的朋友帮忙修改校对。当时很害怕语法出错,让外国友人笑话了去。当第一份英文版手绘地图问世时,我长长舒了一口气。

有一天,我看着英文版手绘地图,突然大笑起来。毛毛觉得很奇怪,问:“你在笑什么啊?”我指着英文版手绘地图封面上的“英文版”三个汉字说:“你看,我们特别郑重其事地用三个汉字标明英文版。”毛毛恍然大悟,跟着我一起笑起来。你看,我们当时多傻!为了节省成本,英文版手绘地图的封面我们沿用了中文版的设计,只是多加了一个小脚丫,自以为很贴心呢。后来才反应过来,不懂中文的旅行者,怎么可能通过“英文版”三个汉字理解这其实是一张英文地图呢。

手绘地图在青旅卖得很好,受到很多人的欢迎。越来越多的旅行者们拿着手绘地图,了解苏州的来龙去脉,听伍子胥的故事,去狮子林数狮子,去街头巷尾寻找美味迷人的小吃,踩着两千五百年前的青石板路,体会当下的生活。能让大家心满意足地逛完我们深爱的城市,是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甚至很多六七十岁的老苏州都会来买地图,在这份特别的地图里,回忆属于老一辈的苏州故事。之前,从来没有人把苏州的文化以这样的方式呈现出来。那些老苏州拿着地图,看着上面的街道、河流、商铺,细细端详。仿佛在这种年轻的地图里重新看见了自己年轻时的生活,既熟悉又陌生,既新鲜又亲切。

手绘地图得到这么多人的喜欢,不仅有中文版的,现在还有英文版的,完全超出我们的预料。有的客人还会给一些建议,比如在地图里赠送一些具有苏州当地特色的明信片。这个建议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注释

[1]SWOT分析法即态势分析法,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经常被用于企业战略制定、竞争对手分析等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