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理论价值
除了剖析产业竞争的现实规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竞争优势—全球价值链—产业升级”领域的拓展,还具有推动理论融合、实现理论发展的重要意义。
这个理论意义需要从现有的竞争优势和价值链研究谈起。不可否认,竞争优势与价值链理论已经成为持续繁荣的热点研究领域,影响极为广泛深远。同时,这一研究领域具有非常明显的学科交叉和开放性特征。迈克尔•波特最初提出其理论时,这一研究领域是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与管理学战略管理的交叉学科。近年来,随着全球价值链理论、产业集群、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供应链模型等理论的迅速崛起,这一研究领域几乎横跨了应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所有理论分支: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战略管理、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各学科都在这一领域有所体现。尤其是以产业集群和供应链为基础的研究,已经逐步演变为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热点议题,由此衍生的复杂数量模型层出不穷,战略管理理论发展快速,供应链金融等新的研究领域被不断开拓出来。
但是,从理论基础来看,竞争优势与价值链研究依然存在明显的先天不足。熟悉这一领域的学者非常清楚,迈克尔•波特最初的竞争力和竞争优势学说,脱胎于产业组织理论,其早期成果是产业组织理论在企业战略方面的拓展。这也是竞争优势和价值链理论的优势所在:以严谨系统的经济学理论逻辑为管理和战略研究提供扎实的理论支撑,从而使这一研究领域从一开始就区别于那些从某一理念出发的管理和战略研究理论。但是,细究这一领域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则不难发现,这一研究领域的“先天不足”也正在于其经济学基础理论。波特原先采用的产业组织理论属于主流经济学的新古典范式,因此其基本理论具有明显的边际主义和均衡分析特征。这一理论属性与竞争优势研究的非均衡和垄断性特征格格不入。因此,从波特的“竞争力三部曲”可以看出,波特本人的分析框架逐渐与新古典的“边际—均衡”分析相去甚远,甚至可以说“竞争力三部曲”所依循的就是在产业组织问题上,摆脱“边际—均衡”分析的边界,追求更为“包容”的分析框架。这就使得这一领域与刘易斯等提出的早期发展经济学出现了类似的趋势:脱离新古典范式,回归古典范式。当然,刘易斯等的经济发展理论在古典范式下所遭遇的尴尬,也同样出现在了这一领域。由于理论基础并未完全回归古典经济学,其基础理论和基本范畴往往过于宽泛,相关分析框架和理论模型往往缺乏理论尝试,甚至难以形成严谨的理论框架。这也导致竞争优势和价值链研究长期脱离经济学阵营,甚至难以成为一个获得理论认可的经济学分支,面临“墙里开花墙外香”的理论境遇。基础理论的不足,也明显限制了竞争力与价值链理论的长远发展,导致其难以提出有深度的理论模型,相关的实证和对策研究也容易浮于表面,难以提出有突破性的见解。看似繁荣的竞争优势和价值链理论,也面临后劲不足的发展瓶颈。
马克思主义竞争理论可以为竞争优势和价值链研究提供合适的理论基础。这需要从以下三点谈起:
首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能够提供古典范式的“价值—价格”理论,这正是竞争优势和价值链研究理论继续发展所需的理论基础。要夯实竞争优势和价值链研究的理论基础,不能求助于宽泛松散的古典范式,而必须基于严密的“价值—价格”理论。竞争优势和价值链研究最早依托的产业组织理论就是以新古典价格理论为基础的。价格理论与产业组织之间的关系,在古典经济学时期就已经形成。然而,继承古典范式的很多当代经济学流派,如演化经济学中的某些流派并未专注于古典范式下的价值理论,甚至未构建起自己的“价值—价格”学说。或者说,随着李嘉图体系的崩溃,在古典范式下坚持严密的“价值—价格”理论的学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成为关键的代表。
其次,一个容易被遗忘的事实是:对于竞争优势和价值链研究而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重要的先驱。竞争优势理论所关注的是垄断竞争格局下巨型公司的竞争行为和长期战略,美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流派“美国垄断资本学派”是关注这一领域的重要理论先驱。在巴兰和斯威齐的《垄断资本》一书中,竞争优势理论所涉及的各类竞争策略和长期战略都获得非常深刻的解析。所不同是,垄断资本学派将这一现象作为社会行为和消费的“扭曲”进行批判,而波特则在竞争优势理论中将这一行为作为有效“战略”加以推崇。同时,垄断资本学派的“经济剩余”概念也与波特定义的“竞争力”概念有诸多相似之处。两者都与哈佛大学有明显的渊源。对于价值链研究而言,早期的价值链研究源于波特的分析,其基本逻辑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w=c+v+m”价值公式具有很多相近之处,其实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价值联系方面,c的中介和传导作用正是波特竞争战略所关注的关键环节。价值链的全面发展则发端于格瑞菲的“全球价值链理论”,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全球价值链”源自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理论中的“商品链”和“全球商品链”范畴。
最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价格理论”和“竞争学说”已经获得了长足发展,足以支撑相关应用研究。从20世纪中叶开始,受“转形问题”争论的推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价格理论与各经济学流派进行了激烈的碰撞,由此构建的高级数量模型一点也不逊色于其他经济学流派。受其带动以“线性经济学”“投入—产出”分析为基础的实证和应用研究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应该说,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已经将古典范式下的价格理论推进至高级经济学的高度数理化和模型化水平。其相关模型基础和理论深度足以支撑竞争优势和价值链研究的高级数理模型研究。马克思主义竞争学说的发展前面已经有介绍。这一学说也持续关注当前产业竞争的发展动态,其微观视角的深度和宏观视角的广度,都足以支撑竞争优势和价值链研究。同时,从马克思开始,竞争学说就一直被作为一个“价格理论”进行构建。马克思指出,“对垄断价格的考察属于竞争学说的范围,在那里,将研究市场价格的现实运动”(马克思,1974)。(1)这为价格理论与竞争学说的“合流”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应用范围拓展至竞争优势和价值链研究领域,具有理论的可行性。如能实现这一拓展,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应用研究的一大扩充,也可以为竞争优势和价值链研究提供一个更为“合体”的理论基础,使这一分支与经济学基础理论的断层得以接续,将其纳入经济学的专业分支体系。这两个方面的理论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因为如此,本书尝试在这个方向上做一个尝试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