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写这本书的目的是想把我这几十年作为五行针灸师的一些领悟写出来供大家参考。每一位有足够经验的五行针灸师都会逐渐形成自己的工作方式,这种积累的经验很难直接传授,但我们总是可以从前人的经验中吸取一些东西。最终,每一个人都会在继承的基础上再加入个人的特点,形成自己独特的治疗风格,因为每个针灸师都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机器。如果每个五行针灸师都能在其中加上一点自己独有的感悟,无论多么小的感悟,都会有益于五行针灸的发展,使其更丰富,更有生命力。
那么,我到底想把自己积累的哪些经验尽可能地传给那些想要学习的人呢?我认为最核心的就是人们的觉察模式,觉察人面对压力时是如何反应的。最初我把针灸看成是一个纯粹的医学学科,和其他医学体系没什么不同。我以为我要学习的就是如何使用一根银针来治疗身体的疾病。回头再看,我想那时的我把五行针灸师等同于医生了,以为其中唯一的区别就是所使用的工具和理论基础不同。现在想来这是一个多么狭隘的看法。我后来才慢慢知道,病人来找我治疗的头痛直接关联到其作为一个人的最深层面。我慢慢知道了,不能仅仅满足于找到治疗头痛的穴位,而是要通过寻找这些穴位进入到导致问题的深层原因。最初这一切都让我感到惊奇,我被迫去思索一些人类永恒的问题——我们是谁?我们为什么会在这个世界?我们来到这个世界要做什么?并且思考这些问题是否真的有答案。
但我并不认为试图从针灸的角度来解读如此深沉而且被普遍认为不可能有确定回答的问题是一件多么令人畏惧的事。我深信我作为五行针灸师行医这么多年观察到的模式是确实存在的,而且从心底感觉这是我的责任——我应该从针灸的角度将这种模式与人类健康的联系表达出来。具体来说,我的任务就是要把我天天应用的五行,以明了写实的文字,尽可能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这是浪漫如诗的自然世界,这本书的写实风格恐怕与浪漫有点距离,但五行就是在这样的世界里进行着无限的生生化化。
这些思考又让我想到,我之所学不仅可以被其他针灸师在治疗时用作参考,即使不是针灸师,也可以其来观察人类的身体和灵魂之间的关系。也许通过身心关系以及做事的方式可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谜团,如我们为什么会生病、怎样做可以恢复健康等。
我们生活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使得即时获取知识成为现实。在过去节奏比较慢的年代,知识需要通过言传身教才能代代相传,因此需要首先认可前辈们经验的宝贵,承认前辈们比年轻人知道得多,而且前辈们随时准备以师徒相授的方式将其传下去。但是,这种世代相传的价值观已经被某些不太清晰的现代价值观取代了,前人的经验已经不如自我学习来得更重要,这也正是现代教育理论的基础精神之一。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要想学习某种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专业,就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有经验的前辈(我自认算是五行针灸的一个先行者吧)可能有时候不愿意表现出他们比年轻的后来者有更多的经验。其中的一个危险在于,传统的口传心授可能被所谓的自我意识所屏蔽,有经验的前辈会犹豫是否该向年轻一代传授他们的经验,因为有可能他们被警告过,这么做会影响年轻人的自信心。当前的教育理论鼓励学生要尽可能地独立学习(但实际上,在我有生之年就看到这些教育理论不知道变了多少次)。那些经验丰富的先行者则被劝告把他们的经验藏起来,否则可能会增加学生们的不安全感。许多前人的宝贵经验和知识因此不可避免地失传了。
我在本书,还有另外几本书里写进了自己想要传下去的一些想法,其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条文。别人不一定非得要接受我的想法不可,但我的这些经验可以为其他人的学习和治疗提供养料。如果因此而引起争论,我会很高兴,但我希望这种争论完全围绕着针灸展开,争论越频繁越好,越深层越好,因为真理越辩越明,质疑可以刺激新思想的产生。
作为针灸师,我们必须时时记得针灸的基础就是深刻的人生哲学,其直接相关的问题就是如何好好生活,而针灸仅仅是许许多多帮助人们好好生活的方式里的一种。它可以帮助人们在生活扭曲走样时及时纠正,并防止再度扭曲。我们常常会养成一种坏习惯,以为治疗疾病就是我们工作的全部,忘记应该进入到真正的生活里,考虑如何帮助人保持健康的生命状态才是我们的工作重点。这与我们生活在当下以西医为主导的社会有关,西医的重点就是针对性地治疗疾病,虽然不能说西医完全不关心如何保持健康,但这在西医体系里占非常次要的地位。针灸师们很容易被现代西医的这种思维方式所囿限,即使我们已经在尽力跳出这种思维模式。
我希望自己写下的这些东西,能让大家感受到中国古人的养生之道,能让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理解“健康”和“健康生活”所具有的意义,而不是单纯地把针灸看成是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而说到“健康”,绝不仅仅只是指身体的健康,当然身体的健康是很重要的,但心灵的健康,无论是其广度还是深度,都更加难以维持。在我获得了五行针灸师的资质之后,就开始在夜校给一些非专业人士讲解五行针灸。让我惊讶的是,课堂讨论很快就变成了有关人生意义以及人与自然、人与世界以及人与人的深层关系的讨论,而不是针灸如何治疗鼻炎或头痛。我记得在上了十二次课之后,才有一个学生犹犹豫豫地提出来我可不可以给他们看一下五行针灸所用的最基本的工具——针灸针。我们的思考和讨论如此地专注于五行及其对个人行为的影响上,以致我们都忘记了针灸针。
但是,有一点要明确的是,我们首先要将每个人的努力、痛苦和欢乐放在他/她的生活背景里去考虑、判断,否则我们不会有信心去诊断病人、治疗疾病。这么说吧,当病人第一次来找我们,如果我们一开始就抱着“此人有病”而非“此人健康”的观点,而我们又不知道此人健康时应该是个什么状态,那么我们该如何帮助调整其能量运行呢?
最后,作为一个注重实用的人,我觉得应该把我所有的经验里最有用的东西写进这本书。因此,我给这本书的每一章都定了一个主题,每一章的题目都反映出我想要传达的内容。如果换了别人,肯定会选择一些完全不同的主题,但写书的一大好处就是你可以由着自己的性子,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所以我希望我的读者们能包容我的这点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