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1章 身世 立刀御阶下,不死便封侯
今日是自由日,被世俗束缚的人都可以放纵一日,但是陈永萧不行。
他独自一人,坐在高阁之上,品杯中苦酒,观灯下只影,心绪放逐九天不得宁静,思潮归入人海难得解脱,直到人流退去,喧嚣落幕,朱雀天街之上变得宁静,陈永萧才缓缓舒展皱起的眉头。
眉头微展,忽听得楼梯上传来了轻盈的脚步声,一个身材高挑的女子款款而来,在陈永萧对面坐下。
“如何?”陈永萧只是简单的问道。
“天府郡主并未出门,镇南王府也未有任何消息传出。”女子答道。
“看来她还真的沉得住气。”陈永萧冷笑一声。
“艾绮丝斗胆多问一句,殿下想让郡主选谁?”那个女子缓缓抬头看向陈永萧,烛光之中艾绮丝碧色的眸子妖艳夺人,闪烁着诱人光芒。
“艾绮丝,你既知道此问为多问,本就不该问。”陈永萧直视艾绮丝那惑人心神的眼眸,没有丝毫的躲闪和退让。
“殿下恕罪,是艾绮丝僭越了。”艾绮丝只和陈永萧对视了一眼她就落败了。
“既然你问了我便告诉你也无妨,我想她谁都不选。”陈永萧收敛目光,看向桌上的空杯,“她存在就是为了激起争斗,为了镇南王府的滔天权势各方势力必定大动干戈,我们可以坐收渔利。如今鹬蚌还未相争,鱼儿却已经落入一家之口,我们做渔夫的岂不毫无所获。”
“艾绮丝明白了。”艾绮丝很认真的点了点头。“殿下,艾绮丝还有一个问题,不知可否问?”艾绮丝这次学聪明了。
陈永萧点点头“你若觉得当问,那便问。”
“天府郡主貌美如花,王爷不想收入囊中?”艾绮丝掩嘴轻笑道。
艾绮丝以为陈永萧会再给自己一个眼神杀,但是她却看到陈永萧眼中划过一丝落寞,“飞鸟可掠湖面而过,与朗日晴空下捕鱼,钓者只能下钩于深水,静待愿者上钩,非是不想而是不能。”
艾绮丝点点头,“殿下,艾绮丝知错了,是艾绮丝多嘴了。”
世人皆知陈永萧是当今圣上与已故皇后萧忱唯一的儿子,亦是皇帝唯一嫡子,上古明训“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所以陈永萧是有大义名分的,他的出身是诸皇子中最贵重的,若非当年旧事陈永萧便是理所当然的太子。
而当年旧事还需从前朝说起。
靖业十三年大启朝灭亡,自蜀中诞生了大宸,太祖陈玄策与自己的两个结拜兄弟一同得了天下,太祖的两个结拜兄弟一个是小苏的先祖父镇南公孟遂,一个是陈永萧的外祖父江华公萧规,孟遂掌管天下兵马,称孟帅,萧规统领氏族百官,称萧相。一人为将一人为相,将相相和,为世人传颂。
说来也巧陈玄策有两个儿子正好是文武之才。大儿子陈从景文采斐然,少时便喜欢结交高洁之士,从小受教于萧规门下,颇有名士气度。
在陈玄策鼎定天下之战中陈从景帮助父亲征集粮草军需,拢聚士族人心做出了不少成绩,陈玄策也在登基之初便将陈从景立为皇太子,史称璋成太子。
陈玄策二儿子陈从勉自小游历江湖,结交的尽是草莽英雄,认识的也都是呼啸山林的绿林好汉。陈从勉杀伐决断,善谋机变,深受孟遂喜欢,孟遂上战场时总带着陈从勉。
陈从勉本人也很有军事天赋,在逐鹿天下的过程中他征战四方,战功累累,一身军功比起孟遂之子孟辕也不遑多让,尤其是手下一众绿林好汉都成了军中肱骨,陈从勉的威望一日高过一日,竟然有压过皇太子一头的趋势。
太祖陈玄策也隐隐感觉不妥,于是封陈从勉为宣王,加封天泽大将军,赐住南宫。于此同时太祖命孟遂率军驻守蜀中,无诏不得归,陈从勉手下绿林悍将也分赐高官派往地方。
太祖这一系列动作将陈从勉变成了一个享尊荣而无实权,有名望而无根基的闲散王爷。
陈从勉明升暗贬,纵有不愿却并无激进动作,与太子也相安无事。直到太祖为巩固太子地位为太子赐婚,欲将萧规幼女萧忱嫁于太子。
后世野史有说,萧忱曾与太宗言“披红挂在东宫前,凤冠落于椒房殿。”因萧忱一心要母仪天下,太宗是为佳人而起势夺取天下。
将女子作为兄弟阋墙的借口,或作为亡国灭族的祸根,实在太过无耻,但是古之谦谦君子,大都道貌岸然,高洁名士,总是其心大污者,他们多是如此作为。
不论起因如何,宣王取代璋成太子而为帝王仿佛是应了史书评说,璋成太子“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宣王“天予不取,恐受其咎”。
临极六年,宸朝一统不过短短三载,宣王陈丛勉在承天门宫变造反,杀了他哥哥璋成太子陈从景,逼迫太祖禅位给他。
陈从勉继大位随即立萧忱为皇后,更名陈恂,改元贞元,是为太宗。
贞元元年初,整个朝堂都沉浸在萧皇后喜得龙脉之时,萧规却正在联络氏族大臣请太祖复辟临朝。
萧规的谋划被太宗皇帝发现,继而被太宗镇压,萧规出逃,帝后失和。
萧规逃回江华,招兵买马,次年高举“靖难扶主”的大旗,公然起义,讨伐太宗,孟辕率军平叛,萧规兵败,萧氏一门尽诛。
同年萧皇后生下一子,龙子诞生当晚萧皇后于凤璋宫悬梁自尽。
萧皇后以死相抗,皇帝震怒,他给自己刚刚出生的儿子赐名陈永萧,封了萧王,封地江华。
陈永萧这个名字生来就被打上了反贼的烙印,所以陈永萧即便是嫡系正统却也只能做个苟安一方的闲散王爷,他不敢有丝毫逾矩行为,也唯恐和权势滔天的镇南王府有瓜葛。
试想一个有大义名分的皇子,再有了镇南王的军方依靠,而他却被又正好被皇帝所忌讳,他的结局无非是造反上位或者被皇帝连根拔起。
旧事的鲜血被雨水冲刷干净,历史的墨笔将红色染黑,胜利者的版本记载的历史却是另一个故事。
史书上是璋成太子想要在太祖大病之时谋夺江山,宣王为了护驾勤王不得已出兵承天门,战乱中璋成太子身死,太祖经此一事,神思大乱,自觉再也无法处理政事,便禅位给了宣王。宣王继位后太祖迁居启元阁,逐渐癫狂,并在第二年火焚启元阁,将自己活活烧死。江华公趁宣王皇位未稳煽动氏族在前,举兵反叛在后,镇南公兴王师平叛有大功晋王爵,为镇南王。萧皇后因为父亲叛乱一事神思焦虑不幸难产,血崩而亡,太宗常思皇后于是给他们唯一的儿子取名永萧,永萧形貌酷似已故皇后,帝不忍常视之,遗之别宫。
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不见今时月,尘封在历史里的真相也许永远不会被翻出来,古今的评说也更多的是个人的喜好,读史者或可鉴今,但史家所说绝非金科玉律,不尽不实之处还需后人辨别。
就像这夜下纵有万丈星光,却照不亮世间不平的路。有人行夜路必然就会有人跌倒,只不过有人只是擦破皮肉,有人会跌的粉身碎骨,一切都需要自己伸脚去测试身前坑洼的深浅。
相同的,命运坎坷的还有艾绮丝。
艾绮丝的父亲是波斯国王波希特,在艾绮丝父亲波希特的治下波斯国虽不能图霸天下,却也强盛繁荣。
但是自从大宸朝鼎定中原,镇南军在孟氏三代的带领下屡次挥师向南,将盘踞在西南的百越打的四散奔逃,在大宸境内无法立足,百越便向西迁徙,于是来到了波斯,波斯王一直与中原王朝修好,便和百越打了起来,波斯军和镇南军南北夹击,百越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
百越便派人暗通波斯王的亲弟弟戴奥卡,也就是艾绮丝的亲叔叔。
戴奥卡在百越的帮助下囚禁了亲哥哥波希特,并成功上位,戴奥卡上位后一边继续向大宸示好,一边暗自向百越输送军资。
有了波斯的资助百越之军死而不僵,镇南军多次远征也难以根除百越之祸。
百越剿灭不了,大宸免不得要一直与波斯修好,戴奥卡养寇自肥的策略得了不错的效果。
其间艾绮丝多次向大宸求助无果。
日久之后大宸也默认了戴奥卡的王位正统。
艾绮丝无奈只得亲自来大宸帝都斡旋,期盼找到拯救父亲的方法。
艾绮丝作为前波斯王的女儿在大宸也并不受重视,来京多时也没有面圣的机会,直到陈永萧找上门来。
艾绮丝其实来中原之前早已经了解过大宸朝堂形式,她来京后也拜访过诸皇子,但都无果。
初始之时艾绮丝并不看好陈永萧。
艾绮丝初见陈永萧只觉得他是个闲散王爷,虽俊雅清秀但慵懒无为,她觉得陈永萧帮不了她。
陈永萧似乎看透了她的想法,只是告诉她“中秋夜宴,我会让你列席,你需要按我的计划行事。”
艾绮丝半信半疑的答应了,因为她觉得诸位得宠皇子都不能帮她面见圣上,陈永萧一个落魄皇子自然也没这个能耐。
艾绮丝没想到陈永萧真的做到了,她更是以外宾使节的身份列席中秋夜宴。
中秋夜宴之前陈永萧告诉她,要在宴会之上以波斯金蚕为彩头博的皇帝的关注。
艾绮丝果真以金蚕为由头,琴比栎华,箭挑小苏出尽了风头。
事后艾绮丝才知道陈永萧早已经了解了自己波斯金蚕的秘密,而且陈永萧并非无权无势,他有礼部的支持,而接待外宾,安排坐席本就是礼部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