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财报:读懂财报中的逻辑与陷阱(新准则解读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2.3 所有权归属问题:股权结构和金融资本

在前两个故事的基础上,我们将模型再复杂化一点,考虑股权结构,引入少数股东权益和对外股权投资(作为别人的少数股东)。

【故事3】小邹的工厂上年年末成立,以子公司形式存在,启动资金50万元,其中40万元为自有,10万元来自生意伙伴。今年年初,工厂扩大生产,用现金购进200万元机器,其中资本金占80万元,贷款占120万元。由于资本金不足,小邹和生意伙伴按照原有持股比例,合计再向工厂增资100万元。

新产线年内购入50万元原材料,全部投入生产,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00万元,实收现金150万元。机器使用寿命为5年,采用直线折旧法,利息费用为10万元,所得税税率为20%,无其他成本,期末无库存,原材料货款年内结清,年底分红50%。

除此之外,假设存在一个与小邹的工厂一模一样的镜像工厂,小邹的工厂是镜像工厂的生意伙伴,上年年末用自有资金中的10万元收购镜像工厂20%股权,今年年初镜像工厂增资扩股时,小邹的工厂等比例增资,年底收到镜像工厂的分红(分红率为50%)。

该故事中,工厂以子公司形式存在,母公司股东(小邹)持股80%,少数股东持股20%,年内增资100万元,按照持股比例,母公司股东增资80万元,少数股东增资20万元。全年营业收入为200万元;原材料成本为50万元;折旧为40(200÷5)万元;利息费用为10万元;暂不考虑投资收益,全年利润总额为100万元;所得税税额为20万元;净利润为80万元,其中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64万元,归属于少数股东16万元。

进一步考虑投资收益,镜像工厂年初增资100万元进行扩股,小邹的工厂(以下简称“本工厂”)按比例增资20万元,该笔增资是从本工厂层面出资,投资收益归属于本工厂,由母公司所有者和少数股东按持股比例分享。镜像工厂年内实现净利润80万元,本工厂将该笔股权确认为长期股权投资,按比例记录16(80×20%)万元投资收益。

在本工厂的报表中,投资收益不用交税,因为权益法核算下的投资收益等于对方的净利润乘以持股比例,对方计算净利润时已经扣过一次税了,在本工厂报表中不用二次交税。因此,本工厂最终的净利润为96万元,其中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76.8万元,归属于少数股东19.2万元。

本工厂与镜像工厂的分红率均为50%,扣除分红后,全年少数股东权益的净增加值为29.6[20(增资)+19.2(少数股东损益)-9.6(给少数股东分红)]万元;长期股权投资的净增加值为28[20(追加投资)+16(权益法确认的投资收益)-8(收到的分红)]万元;归母权益的净增加值为118.4[80(增资)+76.8(归母净利润)-38.4(给母公司股东的分红)]万元。故事3的三张报表及关键科目配平逻辑如图1-3所示。

图1-3 故事3中财务报表的勾稽关系(只标注了部分科目)

故事3总结:财务报表以“公司”为单位编制,当存在复杂股权架构即有多重嵌套子公司时,每个层级都有一套完整的三张报表。我们最终看到的合并财务报表,是从最底层的公司开始,逐级向上合并而成的,它是一个站在最终股东角度的会计概念,而非法律概念。

之所以会形成层级架构,是因为在现代公司制中,每个层级都允许引入参股方,对于上一层级而言,下一层级的参股方就是少数股东。当然,我们不仅可以引入少数股东,还可以对外投资,作为别人的少数股东。

因此,在利润表中,权益法核算投资收益的处理方式,其实就是少数股东损益的处理方式,两者呈镜像关系,分别对应我参股别人和别人参股我。包括归母净利润在内,三个科目均等于相应子公司的净利润乘以对应的持股比例,描述报告期内权益增量的归属,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与是否分红无关。

在资产负债表中,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方式,其实就是少数股东权益的处理方式,包括归母权益在内,三个科目的期末值都等于期初值+本期追加的投资+利润表中确认的收益-本期流出的分红,描述所在时点权益存量的归属,同时串联起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追加投资与收到分红都是公司与股东之间的现金互动,收到分红相当于撤回投资。

至此,三张报表再次形成一个闭环,参控股公司的处理逻辑高度统一,相当于形成了有机物中的“碳骨架”,为财务报表提供了拓扑延展功能,得以适应高度复杂的经营活动。

综合本章的三个故事,笔者认为三张报表体系是一个令人惊叹的设计,一举解决了跨期收付、现金流分类、成本分期确认,以及股权结构和金融资本带来的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不统一的问题,尽可能地立体化展现了公司报告期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