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逆袭:第一权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2章 临近县试

“哎好嘞,还愣着干嘛快上去。”

小孩怯生生地低着头,往后挪了几步。

马氏擦了擦手汗,把他推上前,赔笑道:“大人别见怪,这孩子烧坏了脑子不会说话。”

陈县令点点头,对比验身贴上的信息。

暗暗思忖:面貌上有出入…但是手腕上拇指大的黑色胎记又吻合。

好像体型更瘦弱?

视线挪到最下一栏。

陈县令:“怎么没有录入手纹?”

马氏解释道:“这不刚满七岁,我明儿就到他去办。”

陈县令不认同地皱眉:“如果没有手纹,本官可不能判断你这份验身贴的真假。”

马氏愣了三秒。

拔出发簪划过小孩的手。

“大人您做证,我把他的手印补上。”

在场的人都傻眼了,强买强卖?

陈县令忍不住想要出声骂娘。

马氏那么急切显得有些奇怪,对自己孙子下手那么狠辣。陆景安先一步开口:“大人我想到一个办法正好可以验明此事。”

“你说说看。”

“滴血认亲。”

“不行!”

陆景安淡淡一笑:“那就滴骨法,将活人的血滴在死人的尸骨上,如果血液能够渗入骨头里,就说明彼此存在血缘关系。”

马氏一听,急得跳了起来:“不行!”

“挖坟开馆是想害我儿死不瞑目吗?我不同意!大人您快评评理。”

陆景安似笑非笑,道:“左也不行,右也不行,难道是怕有什么秘密被揭穿?”

马氏眼神一闪。

“怎么可能是假的?人在做天在看,饭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讲,再乱说小心老天劈死你。”

陆景安静静看着她的反应。

疑虑更重。

看来他没猜错,只是不知道马氏从哪找来的孩子能配合她演这出戏。

正思索着,马氏大叫一声打断了思绪。

“啊!死丫头。”

马氏捂着流血的手臂痛呼出声,伸手要掐人。小孩眼里升起一丝害怕,身子一闪,迅速躲到陆景安身后拽紧衣角。

死丫头?

众人一愣。

陆景安悄然将手搭小孩脉搏上,这脉象…

是女儿身。

马氏反应过来,自打嘴巴:“大人,我…”

陆景安打断她:“陈大人,马氏没有实质证明这孩子和我曾祖父有血缘关系,田产自然也得依照旧例处置。”

陈县令点点头,瞟了马氏一眼:“不错,田产归陆康平兄弟二人。”

“大人,我…”

马氏急得脸色发青。

陈县令沉着脸道:“有些事情适可而止,勿要惹恼了本官。”

马氏低着头,知道事情没有回转的余地,心里那叫一个恨,她死死地盯着陆景安身后。

案子有了结果。

陆景安一家出了县衙,那小孩一直紧拽着他的衣袖不松手。

马氏跟着走出门口骂骂咧咧:“赔钱货,早知道就不该为了那块玉…”

顿了顿,道:“放善心救你。这下什么也捞不到,你就满意了?你就让陆家养你去,老娘养条狗都比你这个吃里扒外的强。”

小孩缩在陆景安背后不出声。

陆景安睨了马氏一眼,道:“县令大人这次不追究你欺上瞒下,不代表每次都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马氏脸色一僵,闭上嘴巴。

扭头一言不发地离开了。

陆景安看向背后的小孩,道:“人已经走了,你出来吧。”

小孩垂着眼,睫毛像羽翼一样落下。她浑身脏兮兮,看不出半丝姑娘家的模样。但仔细端详,琼鼻杏眼,五官瞧着十分秀致。

她拉着陆景安的袖子,声音弱弱:“我…没有去处。”

原来她不是哑巴…

陆家三人均是一愣。

“我是被她捡回去的。”

“我没有记忆不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又要去哪里。我只知道她叫我小七。”

“我没有地方去…”

陆老爷子看着她,心里升起一丝同情:可家中多一张嘴吃饭,也不是易事。他看了看儿子,又眨巴着眼看向小孙子。

陆景安静默了片刻。

陆家近来的日子是好过了些,收留她还是有些困难。毕竟一时的恻隐之心,哪能保证日后种种,就怕好心办坏事。

不过近期,虞氏的小动作不断。

为了引蛇出洞,他在私下联络了“暗桩子”跟进虞氏亲信。说不定届时能从虞氏身上讨回利息。

不让对方吃瘪,那他也无法安心读书。

陆景安想了想道:“让她留下吧,一同和二姐三姐在家中做些女红,过些时日我自有安排。”

陆二叔迟疑了一会儿,点点头道:

“今日要不是她咬了马氏,这案子还有得闹。那就听虎子的吧,左右一个女娃娃家能吃多少粮。”

商议后解决了此事,陆老爷子几人回到村里。

陆景安则回族学念书。

临近县试,这段时期需要万分珍惜每分每秒。他去书局购来一些历年考题,做完就拿去给先生批改。

慢慢地倒也写出些门道。

考官出题大多会依照皇帝的需求寻找合适的人才,少部分会自出怪题。写试卷时须得想清楚考官的偏好,务必要仔细卷中无错字、得斟酌用词、了解时事政治。

考得好那是扶摇直上,考不好那顶多是落榜,最怕就是用词不当牵连家人,一腔热血没有报效国家,倒是热乎了断头台。

所以“谨慎”二字得刻在骨子里。

日子就这样在他写得天昏地暗中,一天天流逝。

转眼陆家也翻新了一遍。

这时候村里属于地广人稀,陆家边上有空地属于自家地盘向外扩建,无需通报官府。

现在家里所有的孩子都有自己单独的房间,虽然重新整改过后房间小了,但是陆家小一辈都心里乐滋滋的。在村里小一辈能独有一间自己的房间,那可是头一份。

更别提屋子重新用青砖石瓦堆砌过。

村里的人很是羡慕。

心里暗戳戳地羡慕着陆家越来越好的光景,说来还是因为虎子有出息,小小年纪就出得了这份力。

村里总共就两个读书人,全出自陆家。说起来还真是祖上冒青烟了,想当年陆承业考上秀才后日子才过得好起来。

现在陆家大房也支棱起来了,以后日子只会过得越来越红火。

当然也有人嫉妒,不过这些风言风语在陆家人眼里都没有屋子翻新后重要。

陆景安听说建成后。

回家中看过。

陆老爷子拉着小孙子里里外外,走了一遍又一遍。

陆景安的房间建得比家中其他人的要大一些,按照陆老爷子的话就是小孙子需要一间能用作休息和读书的房间,得大一些才好。书案用具等都不能少了,一切按照陆承业的书房参照。

家里其他人都没有异议。

李氏知道陆景安出了钱,心中惦念着这份心意,做了好些御寒的衣物像是鞋袜、里衣缝了一摞。

这次之后回家后,陆景安就没有多余时间再回到七里村,每日准备着接下来的县试,再加上族学的课业繁重,也不会允许学子放假回家。

他安心地当了一回用功科举的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