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心理师育儿手记:给孩子最好的安全感(0~3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2章 我不是胖胖——不要随意给宝宝贴标签

豆妈记录:宝宝听得懂/4个月

无可否认,我们豆子是个小胖子,这件事超出了我的预料,然而符合豆爸在暗地里的猜想。

之前,我做过许久思想准备,我的脑海中从未闪现过会生下一个胖小子的念头。我猜想,我的宝宝可能是个帅小子或者野丫头,但我真没想过胖瘦的问题。眼看着豆豆日益丰满,我抑制不住地惊讶:“天哪,怎么会长得这么快,这么胖!”我担心他饮食过量,担心他脂肪细胞分裂过快会影响日后的身材,担心他现在就胖出问题。我查阅各种资料,着手控制他的食量。

豆爸在此时却沉着应对,原来,一切都在他预料之中,因为他小时候就是个大胖子!豆爸早已预测到,儿子会遗传他的基因,会迅猛地变成小胖子。

豆爸安慰我说:“不要紧,我们家的人都这样,小的时候胖,长大就好了,你看我现在不是挺好吗?”即便有现实的例证,我还是忧心忡忡——豆子的眼睛本来就小,脑袋本来就大,脸上再贴上那么多肉肉……

有时候我会悄悄地跟豆子说:“宝宝乖,咱们少吃点,瘦一点更漂亮哈。”我说得很诚恳,希望豆子能听懂。我从他的眼神感觉到他领会了我的意思,但……他仍然在继续长胖。豆爸不知道我对豆子说这样的话,他如果知道了,肯定会批评我。他一直明示和暗示我,豆子是最可爱的,妈妈得让他知道这一点。

事实证明,小宝宝的心是像明镜一样锃亮的,他可能听不懂我们说的词汇,但能领会我们的感受。

我们带豆子出去玩时,会收获很高的回头率,他藕节一样的粉嫩手臂,还有肥嘟嘟的脸蛋儿,吸引着人的眼球。路人常夸:“好胖的宝宝啊!”

为此,豆子真的很郁闷,很委屈。爸爸妈妈们真的不要以为几个月大的小宝宝听不懂大人说的话。据我们反复观察、验证,豆子是能听懂“好话”和“坏话”的。但凡人家说:“豆子长得真好啊!”他就眉开眼笑,喜感十足;若是别人惊呼:“哎哟,这个宝宝好胖!”豆子就开始瘪嘴、挤眉头,嘤嘤而哭,一边哭还一边往我们怀里钻,看起来极度委屈。

外婆说,我们豆子自尊心强,不要随便说他不好。外婆如果在抱着豆子散步时遇到朋友,就会赶在他们发表评论前偷偷提醒他们:“多讲豆子乖,不要说他胖。”有些阿婆就会打趣豆子:“哟,你这么小就知道在说你啦?小人精哦!”

其实,我也惊叹于宝宝的理解力,在没有掌握语言的情况下,他是凭借什么辨别好坏的呢?豆子,你真是一个神奇的小生物。

自从我相信豆子能听懂我们的话,更能看懂我们的心之后,我开始反思自己:是我不对,我不想让宝宝胖,觉得胖不好,所以宝宝肯定不愿意别人说他胖。问题的根源找到了,就从根上解决吧。

我对豆子说:“妈妈爱你,无论你长什么样,你都是妈妈最爱的小宝宝。”豆子笑了。

心理师爸爸的分析:不要随意给宝宝贴标签

宝宝在感受世界时用的不是眼睛和耳朵,而是自己的心。在宝宝的心里,世界很纯净,因此,一点点不和谐的音符都可以引起他们内心的震动。

宝宝的心就好像白纸一般。从宝宝出生那天起,白纸上就开始出现各式各样的图画。有的图画有规则,是富有美感的;而有些则是没有规则的。这些图画的色彩也是各种各样的,有的明快,让人感觉到欣喜;有的灰暗,让人感到沉重甚至抑郁。

这些图画是宝宝在与人互动的过程中画的。这些图画一旦出现在最初的生命中,就很难改变,有些甚至需要用一生修改。随着宝宝不断成长,这些图画会被定格,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性格了。

每个宝宝都是身、心完全开放的个体,就像一座没有门锁的房子一般,亲人可以进来,朋友可以进来,强盗和伤人的野兽同样可以进来。这时候,照料者就是宝宝心门的守护者,帮他过滤,帮他选择。我们常犯一个错误,那就是用自己的评价影响宝宝的判断,学习能力不强的父母尤其如此。

豆子对大人的评价有反应,是因为豆子能体会到评价他的人的情感。相对于语言来说,人们在互动之中流露出的情感更真实。要知道,大人给宝宝贴标签就已经是不尊重的开始了。

我想,豆子并不是因为别人说他胖而感觉委屈,更多的是感觉自己被人评价而委屈。当然,很多人说豆子胖的时候带着疼爱之心;而有些人只是所谓的“实事求是”,带着所谓的“公正”之心。让这么小的豆子感受这些,很残忍。等他大了,他会自己选择,这是他的权利。

大人的评价在宝宝的内心刻画出的画面,会影响宝宝的人格结构。我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我刚出生的时候,又黑又丑,全身毛发茂盛。自我开始懂事起,我就一直处在一种对长相的莫名自卑中。在青春期开始关注自己外表的岁月里,我的长相也成了我少年时期的烦恼之源。虽然我大了以后也有人说我长得还可以,但说实在的,起码30岁之前,我一直不相信“帅”“标致”等形容词能用在我身上。

最终,从与妈妈的谈话中我找到了这种烦恼的来源。刚出生时,我妈妈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孩子好丑。接下来,其他的亲人也都说这个孩子很丑,他们有些人用嘴说出来,有些人在心里说了。虽然我是家里第一个孩子而受到很多关爱,但“这个孩子很丑”的评价,一直根植于我的无意识中成为一个魔咒,影响了我很多年。这成了我心底的一道硬伤,很久之后才修复。

有多少人喜欢听夸奖的话,而害怕听到否定的话?其实,这样的人都是在婴儿时期有创伤体验的人,而这些体验大多是大人们给的。所以,大人们说的一句看似是玩笑的话,就可能会给一个没有保护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孩子带来一次创伤体验。

有些人说,“我从来不打压我的宝宝,我一直在赞扬他”,殊不知不客观的赞扬其实也会带给宝宝压力,在具体的事情中认可宝宝的努力,才是真正的认同,才能真正帮助宝宝获得稳定的自我价值感。

在从业生涯中,我见过很多处在自我价值冲突中的人。他们有时候感觉自己是很棒的、有价值的;有时候又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这种不稳定的自我评价的最初来源就是照料者的态度,还有照料者内心对他们的评价。

不管怎么说,不要随意给宝宝贴标签。就像自我觉察后的豆妈一样,用心中的爱深情地告诉豆子:“妈妈爱你,无论你长什么样,你都是妈妈最爱的小宝宝。”

豆子笑了,我也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