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8章 ,孟兆阳的无奈
“就是那个愤怒的小鸟写的《老三和静秋的故事》?”
韦君怡闻言,还有些不相信地确认道。
“是啊!”
“只是这臭小子两个笔名都不好好的起,又是愤怒的小鸟,又是林子大了,就没有一个正经点的。”
“林子大了也是你这个小徒弟?”
韦君怡并没有管曹家宝的抱怨,而是开口问道。
“是啊!这个笔名是他在《儿童文学》上发布文章用的笔名。”
“难道也是版头的那篇《舒克和贝塔历险记》?”
“是啊!这小子别看他只上过小学,但是写出来的文章却都质量上乘,否则也不可能都被放到杂志的版头位置。”
曹家宝表面谦虚,实则炫耀道。
韦君怡也没有管,而是对曹家宝这个小徒弟更好奇起来。
一篇文章能上杂志版头可能是侥幸,但是写的两篇文章都上了版头,就不是侥幸能说得过去了。
再加上他还只上过小学。
“曹大哥,什么时候有时间也把你这个小徒弟带来让我见见呗!”
“咋地,你还想为了你那点果子的事,当面教育啊!”
“那倒是没有,果子本来就是给人吃的,摘了也就摘了,我就是很好奇你这个小徒弟怎么就写的两篇文章都上了杂志版头,如果有可能的话,也可以给人民文学约稿。”
“我可先说好啊!我这个小徒弟有些不着调。”
曹家宝见对方把林向东抬得这么高,便提前打预防针道。
“我堂堂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社长,这点肚量还是有的,就算是你徒弟再不着调,看在你的面子上我也不会为难他的。”
“我这个小徒弟可是个掉钱眼的主,韦大妹子你确定要见?”
“投稿赚稿费天经地义,这没什么。”
“好吧!”
曹家宝见对方都这么说了,他要是再说什么拒绝的话就太不近人情了。
“那你可尽快安排啊!别给我忘到了脑后。”
“这几天恐怕不行,他现在正在讲习所参加青年作家班,连我这个师父一周也才见一次面。”
“对了,韦大妹子你不也是作协的吗!你有时间可以去讲习所给作家班讲讲课,听说里面有不少有潜力的青年作家。”
“我倒是想去,可是你看看我这么多的工作,哪里有时间去啊!”
“既然如此,你就让他等参加完作家班以后,来出版社找我一趟吧!”
“嗯,知道了。”
曹家宝说完,看着天色不早,就将徒弟的稿子塞进书包,准备去趟后院,交给《当代》杂志社,却被韦君怡给叫住了。
“曹大哥,你手里的稿子就放我这呗!我先看看,看完我给《当代》杂志社送过去。”
“好吧!”
想着对方是《当代》杂志社的上级领导,曹家宝就没拒绝。
临走之前,才想起徒弟那句让他转达的话。
“对了,我徒弟还让我给《当代》杂志社带句话:说是过两天就来杂志社拿稿费。”
“这么多稿子,光是审核都不止两三天,叫他一周后再来取稿费吧!”
“韦大妹子,我可是先给你说,我这个徒弟可是掉钱眼里了,他现在正是着急用钱的时候,你要是在稿费上卡着他,搞不好以后别说约稿了,他还不一定往你杂志社投稿了。”
“真的假的?”
杂志社拿捏作者的她见多了,但是像曹家宝这小徒弟敢拿捏杂志社的可还是头一次见。
转念一想对方写的两篇文章都上了杂志版头,不是一般的作者,也就想通了。
“从我这不能给他开这个口子,但是《当代》如何做我就管不了了。”
“没事,你就转达给《当代》杂志社的主编小孟就行。”
“嗯,这个没问题,不过今天先放我这里看看,明天再拿给小孟。”
“没问题。”
把徒弟林向东的稿子拿出来放下后,曹家宝这才走了。
留在办公室的韦君怡并没有第一时间拿起桌子上的稿子看,而是继续低头工作起来。
一直忙活到下班,处理完手头的工作,她才将林向东的稿子塞进了手提包里,准备带回家看。
等第二天这份稿子交到孟兆阳手中的时候,韦君怡的眼睛还有些泛红。
“兆阳,这是我帮林向东转交给你剩余的稿子,他还说要两天后要过来拿稿费。”
“哦,知道了社长。”
等孟兆阳拿着林向东那厚厚的一大摞稿子走出社长办公室,回到后院《当代》杂志社中自己的办公室时,大脑还有些懵。
为什么林向东的稿子会通过社长的手交给他?
按理来说,林向东的身份应该只有他和汪明杰两人知道才对。
不是自己说的,难道是小汪说的?
也不太可能。
林向东就是他负责对接的作家,将林向东透漏给人民文学也对他没有任何好处啊!
满肚子疑问的孟兆阳,只能硬着头皮开口问道:
“社长,这小林的稿子怎么还到了您的手中啊!”
“呵呵,放心,我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社长,你也是我手底下的主编,我还做不出抢稿子的事。”
韦君怡刚说完,孟兆阳心中就吐槽道:《当代》都已经发表了一期,您就是想抢也抢不过去了啊!
“这稿子是他师父让我转交给你的。”
“小林的师父?难道是曹老?”
“嗯,否则你以为他为什么会向你们杂志社推荐他,我听说这个小林一连写了两篇小说都刊载在了杂志版头的位置,这本我已经抽时间看了,写的非常好。”
“光是这篇稿子就能够你们《当代》刊载四五期,大半年的,这么好的作者光是给你们供稿也不现实,所以我就想着有时间了找他约个稿。”
韦君怡说出了自己的最终目的。
孟兆阳闻言,张了张嘴想要反驳,但却找不到合适的理由。
要是换一个作者,或者他还会说作家创作一篇作品都是需要大量的时间,搜集素材和查阅资料什么的。
但是,这放在仅仅二十天就完成二十万字的林向东那里好像就不适用了。
就像社长说的那样,如果林向东还能保持这种创作强度,这大半年的空余时间肯定还能创作出其他作品。
而正在刊载的《当代》杂志社没有能力再吸收的情况下,与其便宜了别人,还不如便宜了兄弟单位《人民文学》。
想到这里,孟兆阳这才无奈的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