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跟着知青媳妇一起上北大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9章 ,当代编辑全军覆没

拿着林向东一大摞稿子回到后院《当代》杂志社的孟兆阳,第一时间就推掉了手里的工作,认真看了起来。

上次就只看到老三和静秋的第一次牵手,随着继续往下看,看到老三吓唬静秋说有鬼魂的时候会心得笑了,看到静秋怕别人知道老三背她过河惴惴不安而心疼,直到看着两人偷偷在一起亲嘴后,才如愿以偿的松了一口气。

紧接着,看到老三帮她撰写村史,护送她回家,送鞋给她,不让她去打工,给她找核桃,送冰糖,而静秋又总是拒绝老三的好,让他看的皱起了眉头。

之后,静秋又因为临近毕业而苦恼,既希望快点毕业见到老三,又怕毕业后要下乡,再也见不到老三。

再加上“毕业之前不能来见我”这句话深深的克制着她,又因为母亲生病和岗位的事让她无法抽身去找老三。

好不容易到了毕业时间,刚腾出时间的静秋又等来了老三生病住院的消息。

看到静秋为了守着老三,钻进厕所中等到天亮而心疼。

看到两人在病床上赤裸相见,老三因为知道自己身染重病,不愿意伤害静秋而什么都没做时又十分动容。

同样作为男人,孟兆阳知道没几个能做到老三这样。

住院,重病,再加上在一起照了合照。

这让孟兆阳心中顿时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果然,老三离开后静秋又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再见过他,却等来了老三弟弟带来的“老三得了白血病,希望你去见他最后一面”的消息。

当看到静秋流着泪,握着老三的手在病床边上不断地呼喊着“我是静秋,我是静秋.....”时,孟兆阳的眼泪才止不住的流了出来。

等他好不容易止住眼泪继续看时,看到老三日记本上为静秋留下的话“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岁了,但是我会等你一辈子。”

眼泪再一次的夺眶而出。

等他将稿子看完后,内心还久久都未平息。

他一个五十多岁的人都能如此,就更不用说看到这篇小说的读者了。

林向东把老三写的太伟大了。

也是因此,老三的死变得升华起来,这种凄美不下于梁山伯和祝英台这样的经典故事。

作为杂志社主编,孟兆阳甚至都能想象得到,等这篇小说发布完以后,肯定会有很多看进去的读者来信控诉。

但这是杂志销量大涨,小说火爆以后的事。

当务之急是先把林向东这个作者的稿费给尽快结清。

等汪明杰被叫到主编办公室时,看着眼睛还有些红的孟兆阳,还有些纳闷主编这是怎么了?

难道是有什么家人过世了?

也没有任何这方面的消息啊!

况且,这种事还不好问,他只能装作什么都不知道。

等他拿到林向东的后续稿子,主编让他尽快阅读一遍,按照千字7块钱在两天之内结清稿费虽然有些吃惊,但也没有说什么。

拿着厚厚的稿子回到编辑部的工位,他推掉其他工作,埋头看了起来。

结果也像主编孟兆阳一样,看到老三和静秋发生的点点滴滴,看到老三生病住院,看到静秋为了陪着而躲在厕所里一夜,看到老三得了白血病,看到静秋弥留之际在病床前喊着“我是静秋,我是静秋......”时,眼泪噼里啪啦的往外掉。

直到看完结尾,眼泪就没有止住过。

这个时候,汪明杰才知道主编的眼睛为什么变得红红的了。

其他三个编辑见此,也都纷纷好奇的过来看看情况。

“汪哥,你这是怎么了?怎么还哭的稀里哗啦的?”

“是啊!是不是看到好的稿子感动哭了?”

“小汪你这也太夸张了,什么故事还能把你感动成这样?”

结果不相信拿过来一看,顿时也哭了。

“???”

“老张,你什么情况,都一大把年纪了还能被感动哭了?我还就不信邪了。”

结果这位哭的更厉害,光是擦眼泪的纸巾都用了一大把。

最后一个编辑也没能幸免。

小说还没有发表,就把整个编辑部的人都给弄哭了,全军覆没,这在《当代》杂志社复刊以来还是首次。

故事很动人,爱情很纯粹,结局很凄美。

这一整天,整个编辑部都弥漫着一股悲伤的气息。

有个比较感性的女编辑还有些埋怨林向东这个作者,为什么把那么好的老三给写死了。

以至于汪明杰只有等到下班后,才将厚厚的稿子拿回家查字数。

两天之内就要出稿费,今天一天光看稿子来着,就算是主编特批,也得先申请才行。

明天上午申请,快的话下午就能领稿费。

这是主编吩咐的事,他不敢不小心应对。

同时也在好奇林向东的稿子,是怎么出现在主编手中的。

昨天看着主编眼睛发红,以为有什么家人过世,没敢多问。

并且,林向东二十天就能写出二十万字高质量的稿子,也让他十分震惊。

同时心道:难道林向东在讲习所参加作家班那么轻松?

除了每天的课程,还能保持每天一万字的高质量写作水平,这是他编辑都无法想象的。

等查完字数,按照千字7块钱算出这次的稿费有一千四百五十多块时,又惊叹林向东的赚钱能力。

不对,之前已经发布的三百多稿费林向东还没有取,如果加上这三百多,便是一千七百多。

普通人三五年的工资,林向东却只需要一个月就能赚到。

此时的汪明杰都有种自己也要去写作的冲动。

可是他知道,普通作家从构思到故事成型,写出来后再到多次修改,最后还不一定能被杂志社过稿。

赚的稿费可能都不如一个正常的工人。

这种事他作为一个编辑见的太多了,林向东这样的只能说是个例。

林向东本人则是不清楚自己的稿子给整个《当代》杂志社带来的悲伤,在师傅给他650块外汇卷后,就想着以什么借口给石铁生买轮椅。

通过二十天的相处,林向东知道石铁生是个内心骄傲的人,不愿意轻易接受别人的施舍。

就算是他这个好朋友兼舍友,能自己动手的也都不愿意麻烦他。

并且还得尽快办,因为作家班还有一周的时间就要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