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章 膜性肾病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一个病理学术语,曾被称为epimembranous nephropathy,perimembranous nephropathy,extramembranous glomerulonephritis。这些词汇从不同的侧面描述了膜性肾病中肾小球基底膜改变的特点,即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基底膜上皮下有免疫复合物沉积,同时可伴有基底膜增厚改变。足细胞病变是本病的核心。膜性肾病在60岁以上人群中相对常见,儿童相对少见,临床上常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约50%患者可出现镜下血尿。近年来我国膜性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已占肾活检总数的20%~30%甚至更多,在肾病综合征中所占比例更高。发病率升高的具体原因尚不清楚,有研究表明可能与空气中PM2.5浓度有关。
膜性肾病通常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其中70%~80%的患者病因不详,为原发性膜性肾病,20%~30%与其他系统性疾病或暴露于某些药物或重金属相关,称之继发性膜性肾病。目前尚缺乏明确的遗传性膜性肾病的报道,但偶有研究提示膜性肾病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也有报告提出绝大多数膜性肾病存在HLA-DRB1*15:01/HLADRB3*02:02的基因异常,提示膜性肾病可能与遗传背景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