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临床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一、超声造影在心外疾病的应用

自第二代超声造影剂声诺维(SonoVue)于2004年在我国批准上市以来,实时动态成像的低声压谐频造影技术在临床上迅速开展,首先用于肝脏疾病,肝脏超声造影是超声造影应用最早、最多,效果也最为显著的领域,这与肝脏不同于其他脏器的特殊供血方式密切相关。最先是用于肝脏局灶性占位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除有助于鉴别肝局灶性病变的性质外,肝脏超声造影还能发现一些常规超声上未能发现的小病灶,如肝癌的周围卫星结节,及未能在常规彩超上显示的肝转移瘤结节等。术中的肝脏超声造影还能帮助外科医生判断肿瘤的确切部位,穿刺活检时行超声造影可以帮助显示病灶内非坏死区域,提高穿刺活检的阳性率和准确率。在肝脏肿瘤介入治疗及疗效评估方面,超声造影也呈现其独特的优势,如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前行超声造影评价肿瘤的血管,治疗过程中造影可以引导对病灶的定位治疗,治疗后即刻的超声造影可以评价消融治疗是否彻底,是否有残存的肿瘤血管存在,以后的随诊超声造影又可评估疗效及观察有无复发灶等。

由于超声造影简便易行,使其在超声引导的肿瘤消融治疗中能发挥重要作用。2012年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正式发布了《肝脏超声造影临床应用指南》。这是由我国20多位肝脏超声专家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在国际超声造影肝脏应用指南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肝脏疾病的特点,经过1年多时间的起草、修改、讨论和斟酌而完成的。超声造影除了可以进行肝脏肿瘤的诊断和鉴别外,还可以对其他脏器疾病进行诊断和鉴别,如胰腺肿瘤、肾实质血流灌注及囊性肾癌、腹部外伤、前列腺结节、妇科肿瘤、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和前哨淋巴结等都是近年来临床研究较多的领域。鉴于肝脏超声造影的优点,欧洲一些国家的学者主张将超声造影纳入肝脏的常规影像检查中,用于检查部分普通彩超不能确定的肝脏局灶性占位病变或发现普通超声未能检出的病灶。近年来我国在超声造影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一直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在2004—2006年间,南方医院研制的白蛋白全氟丙烷超声造影剂经国家医药管理局批准在北京协和医院完成了Ⅰ期临床试验,在其他五家医院完成了Ⅱ期及Ⅲ期共400例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全部病例左室显影成功,3级显影(最佳显影状态)占98.8%。此造影剂于2020年7月正式在国内上市。

2019年5月29日至6月1日在西班牙格拉纳达召开了第31届欧洲超声医学与生物学联合会(EFSUMB)年会,此次年会首次设立了中国专场——“EFSUMB Meets China”中国学者参加欧洲超声联合会年会并参与制定世界超声联合会肝脏超声造影指南。

二、超声造影在心血管系统的应用

在超声造影剂获准用于心脏造影的适应证后,左心声学造影(left ventricular opacification,LVO)逐渐开展起来,主要是对左心肌结构性改变的诊断,如心尖肥厚心肌病、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左室占位病变、左室室壁瘤和左室附壁血栓等。

早年陈韵岱等用心肌声学造影评价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改善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组织灌注的效果;舒先红、赵晓月等于2005年报道了应用实时MCE和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肌血流量和血流储备;李治安、李占全等报道MCE在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中的价值;延东娥等对比LVO和常规灰阶超声测量左心室收缩功能的结果;赵学忠在2006年应用声诺维对30例因急性心梗行PCI治疗的患者在术后行MCE检查,以观察冠脉血流达TIMIⅢ级者心肌微循环的情况;刘地川等应用MCE无创评价X综合征患者心肌微循环。

近年来吴向军等应用实时MCE结合腺苷负荷试验评价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PCI术前后心肌灌注情况;三军大申斌报道了LVO在CHD患者的诊断、常见并发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及其在PCI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由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超声心电图学组于2015年发表了“中国心血管超声造影增强检查专家共识”。

南方医院心内科吴爵非副研究员带领团队常规开展了在平板运动心电图试验及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基础上同步应用超声造影进行LVO及MCE,从心电学、室壁运动分析及心肌灌注多方位检出心肌缺血,更全面地评估冠脉循环储备;2018年以来还开展了腺苷超声负荷试验,并多次举办学习班,普及此项技术。目前国内超声造影在心血管的应用仅限于少数心脏中心,亟待开发和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