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罕见病诊疗与管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诊断标准

HUS是以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急性肾衰竭“三联症”为特征的一种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TMA)。以往根据有无腹泻将HUS分为腹泻相关性HUS和非腹泻相关性HUS。近年,学者们发现补体替代途径相关调节蛋白基因突变或存在补体H因子(complement factor H,CFH)自身抗体是HUS的致病因素,主张更新HUS的命名、分类与诊疗方案,目前临床上通常将HUS分为典型HUS与aHUS两种。

关于aHUS的定义及分类一直存在争议,随着对该疾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大部分学者主张只将补体相关HUS称为aHUS,而其他与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器官移植等相关的HUS称为继发性HUS。

aHUS的发病机制目前研究认为是因补体调控缺陷导致替代途径过度活化,毛细血管内皮损伤,微血栓在微血管管腔内形成。aHUS分为先天性补体调控缺陷型和获得性补体调控缺陷型,前者存在补体调控因子或补体基因突变,补体调节因子包括补体H因子(CFH)基因、H因子相关蛋白(complement factor hrelated proteins,CFHR)、I因子(complement factor I,CFI)、B因子(complement factor B,CFB)、膜辅助蛋白(membrane cofactor protein,MCP)、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HBD)等。而获得性补体调控缺陷型aHUS存在补体调控因子抗体阳性。补体调控蛋白或补体基因突变和/或存在补体调控因子抗体可导致补体旁路途经异常活化,最终形成膜攻击复合物,导致宿主细胞损伤。由于肾脏血管内皮细胞对补体活化更为敏感,故此类患儿肾脏受累突出,出现肾功能异常。

aHUS诊断的基本思路为在患儿出现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出血、急性肾损伤“三联症”的基础上,排查TMA其他类型及病因,同时检测补体调节因子及裂解产物,寻找aHUS发病的直接证据。确诊依靠补体系统血清学依据及基因检测。aHUS的诊断依据如下:

1.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血红蛋白下降,外周血涂片显微镜下有红细胞碎片,网织红细胞升高,库姆斯试验阴性,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升高。

2.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数量减少,或患儿基础血小板数量出现>25%的降幅,即使降低后的数值高于界限值,仍应视为发生了血小板减少。

3.急性肾损伤

儿童AKI的诊断标准为血肌酐升高达正常值上限1.5倍。

4.补体系统异常的证据

①血清C3降低而C4水平正常,则提示补体的替代途径被激活;②CFH、CFI、MCP水平及活性下降;③CFH、CFI、CFB、MCP、C3等基因突变;④CFH自身抗体检测(+);以上指标阳性支持aHUS,但结果阴性不能排除aHUS。

5.排除其他类型TMA

①典型HUS:粪便培养、血清志贺毒素(shigatoxin,Stx)检测;②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血清ADAMTS-13活性<10%,ADAMTS-13抗体(+);③继发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感染、药物、移植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