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手术室历史沿革
最早的外科手术是在澡堂和理发店内完成的。17世纪,外科手术被安排在医科学校的解剖教室,这种教室形如圆形剧场,为培养更多的外科人才,讲授解剖学而设立。
第一代手术室称之为简易手术室,手术在自然环境下进行,由于没有防止空气污染和接触污染的措施,手术感染率高。1846年美国一位齿科医师在图书馆的教室内实施首例麻醉下手术,手术时周围坐有观众。
20世纪初,初具规模的现代手术室出现。1937年,在欧洲医院出现第二代称之为分散型手术室(pavilion type operating room)。分散型手术室建立在不同临床科室的病房内,配置本科手术需要的相关器械和设备。手术室非封闭性,有供暖、通风措施,使用消毒灭菌技术,手术感染率明显下降。
20世纪中期出现第三代手术室——集中型手术室(central type operating room),手术室建筑分区、密闭、具备空调系统,将干净的物流和污染的物流分开,预防交叉感染。1955年,日本东京大学首先开设集中型手术部。1963年,美国诞生了中央供应型手术室。1966年,世界上第一间层流洁净手术室(laminar flow operating theatres)在美国的巴顿纪念医院设立。层流洁净手术室密闭无窗,滤净空气(层流),中心控制温度和湿度,装备氧气和麻醉气体管道、手术台、麻醉车和各种监测仪表,以便于查看显示仪表屏幕。随着外科学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术室无论从建筑设计、仪器设备的配备及人员的组织结构和职能都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室内布局更加科学合理,手术室洁净度大幅度提高,医疗环境安全卫生而又舒适。
20世纪90年代,手术室发展不再单纯依赖消毒方式,如除去室内细菌、灰尘等,而是采用最新的空气净化技术,组织科学的气流形式,对手术室内的空气进行循环过滤,除去空气中的尘埃和微生物,手术室的温、湿度适宜,创造一个洁净舒适的手术空间环境,适于各类手术要求。洁净手术室逐步发展,出现了百级、千级层流超净化手术室,使术后感染率进一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