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三节 铸工尘肺的三级预防
铸工尘肺(founder pneumoconiosis)是指铸造作业中的翻砂、造型作业者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低的粉尘,如陶土、高岭石、石墨、煤粉、石灰石和滑石等混合性粉尘而引起的尘肺。铸造作业是机械制造工业的首道工序,在型砂的粉碎、搅拌、运输、使用,以及在砂箱拆开、清砂和清理铸件时,都会产生大量粉尘。根据2001—2015年天津市尘肺病发病情况分析资料显示,铸工尘肺病例占尘肺病总例数的18.12%,构成了该市尘肺病的第二病种。铸工尘肺一般发病缓慢,病情也多不严重。铸工尘肺发病工龄为20~30年,多因并发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时,才表现有咳嗽、咳痰、气短等呼吸系统症状。此外,铸工尘肺患者还易并发肺结核、自发性气胸等疾病。
一、铸工尘肺概述
(一)铸工尘肺定义
铸工尘肺是指铸造作业中的翻砂、造型作业者长期吸入成分复杂而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不高的粉尘,如陶土、高岭石、石墨、煤粉、石灰石和滑石等混合性粉尘,所引起的以结节型或尘斑型并伴有肺间质纤维化损害为主的尘肺。
(二)铸工尘肺主要接触作业
铸造是机械制造工业的第一道工序,生产过程包括型砂配制、砂型制造、型砂干燥、合箱、浇铸、开箱和清砂等工序。型砂原料主要是天然砂,含二氧化硅量一般为70%以上;其次是黏土,主要成分是硅酸铝。铸造生产的铸件常分为铸钢、铸铁和有色合金铸件。铸钢的浇铸温度为1 500℃左右,配料用耐火性强的石英砂(含游离二氧化硅77%~98%);铸铁温度为1 300℃,可用耐火性稍差的天然砂(含游离二氧化硅70%~85%);铸有色金属合金温度为1 100℃以下,也多用天然砂并混有黏土、石墨粉、焦炭粉等混合性材料。在铸造过程的各工序都可产生大量粉尘,铸造工人长期吸入大量较高浓度的生产性粉尘,可导致铸工尘肺的发生。不同工种对铸工尘肺的发病影响较大,其中铸钢清砂工患病率为最高,型砂配制次之,砂型制造工最低。
(三)铸工尘肺发病机制
铸工尘肺是一种混合性尘肺,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四)铸工尘肺临床表现
铸工尘肺发病较为缓慢,病程较长,发病工龄一般在20年以上。初期多无自觉症状,随着病变的进展而出现的胸闷、轻度胸痛、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多不严重。由于砂型制造作业的空气中烟尘较大,且存在劳动姿势不良等原因,常可并发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病变初期肺功能多属正常,以后可逐渐出现阻塞性或以阻塞为主的通气功能障碍。X线表现为两肺出现不规则形小阴影,以“t”阴影为多,“s”阴影相对较少,中、下肺区分布较明显。随着病情的进展,不规则形小阴影逐渐增多,并向中、上肺区扩展,呈网状或蜂窝状,常伴有明显肺气肿。两肺中、下肺区可出现圆形小阴影,以“p”影为主,数量较少,阴影密度较低,大阴影极为少见。
二、铸工尘肺的三级预防
(一)一级预防
预防铸工尘肺的根本措施是改革工艺和通风除尘,企业应参照《铸造防尘技术规程》(GB 8959—2007)的要求,做好铸造工序的防护工作。首先,从工艺措施方面,要在车间内空气流通处设立固定作业工位处,保证空气质量较好;对于合箱去灰、落砂、开箱、清砂、打磨、切割、焊补这些工序,作业地点应该固定;分开分布大污染和小污染的工作点,如在独立的厂房内放置大型铸造车间的清理、砂处理工段;在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放置小污染的制芯、造型工段等。依据作业场所及环境状况的不同,采用局部机械通风或全面机械通风措施,向工作场所送入新鲜清洁的空气,尽可能稀释工作区域空气中的粉尘浓度;在可能产生粉尘危害的定型设备设置密闭罩,如筛砂机、混砂机、抛丸清理设备带式输送机等;在输送粉料时,应将输送距离尽量缩短,尽量用力气来输送粉状的辅料;当输送散粒状的干物料时,最好在密闭管道内进行,保证机械化和自动化;当准备砂石并进行处理生产时,最好采取密闭化、机械化措施,输送大量粉状辅料时也最好使用有着较好密闭性的集装箱或料罐车。个人防护用品是保护铸造工人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依据《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 第1部分:总则》(GB 39800.1—2020)和《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 18664—2002)的要求,为作业人员配备合格的个体劳动防护用品,并指导其正确佩戴以保证防护效果。对新入职工人和转岗员工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二)二级预防
铸工尘肺的二级预防主要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目的,主要包括定期粉尘监测与职业健康检查等措施。加强粉尘危害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确保作业场所粉尘浓度符合国家标准;由于铸工尘肺是根据工种来命名的,应根据生产工艺和原材料来确认实际的粉尘种类,无法确定粉尘种类时,参考“其他粉尘”进行管控,具体采样方法参考本章第一节尘肺病的内容。依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19)中的限值要求,工作场所空气中其他粉尘总尘PC-TWA为8mg/m3。依据《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2014)要求,依法组织劳动者进行在岗期间和离岗职业健康检查,铸造工人其在岗期间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内容与接触矽尘的内容相同,并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铸工尘肺依据《职业性尘肺病的诊断》(GBZ 70—2015)进行诊断和分期。铸工尘肺的诊断方法与矽肺基本相同,二者不同的是铸工尘肺的诊断前期是铸造作业史,矽肺诊断的前提是含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接触史。
(三)三级预防
铸工尘肺的三级预防主要是给予患者积极治疗和促进康复的措施,采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根据病情需要进行对症治疗、并发症治疗、保健康复治疗等综合治疗方式,具体治疗方法参见本章第一节尘肺病的治疗。
(王 欣 刘春旭 刘蒙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