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讲 骨骼的三个“小偷”
骨质疏松症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骨质疏松症,其中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指女性绝经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而老年骨质疏松症是指70岁以后发生的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指由影响骨骼代谢的疾病、药物或其他明确病因导致的骨质疏松,常在祛除病因后缓解。
许多骨质疏松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疼痛等症状,常常是在骨折后经X线检查或骨密度检测后,才发现自己患了骨质疏松。那么,究竟是“谁”正在偷空我们的骨骼呢?
一 年龄增加
俗话说,岁月是把刀,刀刀催人老。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各个器官的功能都在逐渐下降,骨骼也不例外。根据国际临床骨测量学会的资料,女性骨密度在25岁左右达到峰值(见下图),35岁后逐渐下降。据估计,女性在其一生中约丢失50%的松质骨和30%的皮质骨,而男性丢失较少,分别为45%和15%。

女性腰椎骨密度的自然变化
在正常情况下,骨吸收的同时骨形成也在进行,且两者保持动态平衡,但是随着年龄增加,这种平衡被打破,由于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导致骨质持续丢失。老年人骨质丢失速度加快,除了与其性激素(包括雌激素和雄激素)水平下降外,还与细胞衰老、肠道菌群紊乱、维生素D缺乏等因素有关。
二 某些疾病
可诱发骨质疏松症的疾病有很多,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慢性肾脏病、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恶性肿瘤、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等。
近年来,废用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是因为骨骼的新陈代谢与负重、运动密切相关,人体一旦运动能力受限或功能障碍,骨质丢失就会加快。可引起废用性骨质疏松症的疾病和因素有很多,如偏瘫或截瘫、骨折后肢体长期制动等。
三 不良生活方式
1.吸烟
烟草中的烟碱可抑制体内雌激素的合成,并促进其分解,从而降低血液中雌激素的含量,增强破骨细胞的活性,使骨质丢失加快;烟草中的尼古丁、氰化物等毒性成分,会抑制肠道对钙的吸收,并干扰成骨细胞功能,从而诱发骨质疏松。
2.喝酒
酒中的乙醇可影响肝脏中25羟化酶的活性,导致25羟基维生素D合成减少;长期喝酒者易患慢性胃炎和肝硬化等疾病,从而影响肠道对食物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乙醇还可作用于睾丸,影响睾酮的合成。另外,喝酒的中老年人容易发生跌倒,其骨折发生率约是不喝酒者的4倍。
此外,高盐饮食、长期偏食、盲目减肥、缺少运动、过多摄入含有咖啡因的饮料等,都可诱发或加重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