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宗教与民俗
一 宗教
由于牙买加多个人种并存、数十个民族共同在这里生活,因此牙买加人民的宗教信仰也不尽相同。早期的阿拉瓦克人,有着自己的民族图腾,因为当地土著的灭绝,这些原始的宗教信仰就慢慢消失了。随着黑人奴隶的迁入,黑人把他们的宗教信仰也带入了牙买加,早期进入牙买加的黑人就信奉源自非洲大陆的拜物教和神秘教,尤其是一种名为“欧庇”原始迷信宗教。为了加强对黑人奴隶的管理,西班牙殖民者开始在牙买加传播天主教,17世纪中期基督教又被传入牙买加,一些基督教牧师来到这片岛屿上传播基督教。慢慢地,基督教成为拥有信徒人数最多、占据主流地位的宗教。当前,基督教仍然是牙买加的主要宗教,全国信仰基督教的人口达到了总人口的61.3%。其中,基督教的英国国教会、浸信会、卫理会是牙买加国内拥有教徒比较多的分支。除基督教之外,天主教是第二大宗教,约有占全国总人口的4%的民众信仰天主教。除此之外,少数民众还信仰印度教和犹太教。
二 节日
每个国家都有比较重要的节日,一些节日的来历都有着相应的历史根源,也蕴含一定的历史与现实意义。牙买加也不例外,很多重要节日的设定,都与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息息相关。当前,牙买加主要的法定节假日有新年、独立日、奴隶解放日、民族英雄日和牙买加劳动节等,还有一些与基督教相关的重要法定节日,如圣灰星期三、耶稣受难日、复活节、复活节星期一、圣诞节和节礼日等。其中,一些重要的节日,都有着一定的历史寓意。
独立日 1962年8月6日,这一天是牙买加宣布正式独立的日子,由于这一天是星期一,从此以后,每年8月的第一个星期一,就被定为牙买加的独立日,每年的这一天,牙买加举国上下就会欢庆自己的节日,举行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
奴隶解放日 1834年8月1日,英属西印度群岛颁布了《奴隶解放法令》,这个法令的颁布,标志着奴隶制度正式得以废除,所有的奴隶,包括黑人和混血人种,都获得了自由,成为自由的人民,故此,每年的8月1日,就成为英属西印度群岛殖民地国家的共同节日。牙买加也把这一天作为奴隶解放日,让全体民众记住这个重要的历史事件。
劳动节 牙买加的劳动节定在5月23日,之所以定在这一天,是因为历史上牙买加的工会组织曾经在这一天组织过大型的庆祝仪式,以后这一天就成为牙买加的法定节日。在牙买加,劳动节也是公共服务日,人民通常用从事修路、植树、修剪灌木、绿化等公益活动来庆祝自己的节日。
圣诞节 同其他信仰基督教的国家一样,每年的12月25日是牙买加的圣诞节,这个节日十分隆重,牙买加人都会持续庆祝一个星期,直到新年这一天,人民会用到教堂做礼拜、拜访亲朋、举办晚会、互赠礼物等形式来庆祝节日。
民族英雄日 为纪念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废除奴隶制度等做出巨大贡献的民族英雄,牙买加政府把每年8月的第三个星期的星期一作为民族英雄日。牙买加纪念的民族英雄包括诺曼·华盛顿·曼利(Norman Washington Manly)、保罗·博格(Paul Bogle)、马库斯·加维(Marcus Garvey)、乔治·威廉姆斯·戈登(George William Gordon)、亚历山大·巴斯塔曼特(Alexander Bustamante)、山姆·夏普(Sam Sharp)和马龙奶奶(Nanny of the Maroons)等。
除了这些重要的节日之外,牙买加还有一些法定节日,如每年1月1日要庆祝新年,2月21日是圣灰礼仪,耶稣受难日是复活节的前一个星期五等。
三 习俗
由于最先居住在这个国家的土著民族已灭绝殆尽,牙买加原始土著民族遗留下来的习俗已经很少见了,随后大量黑人从非洲被贩卖到牙买加,非洲黑人在这里生活的同时,就把起源于非洲地区的一些民族习俗带到这里,一些西班牙殖民者和英国殖民者到这里定居之后,也带来了他们国家的人文习俗,这样,牙买加的民族习俗就出现了西欧人文文化与非洲风俗相并存的局面,这种习俗经过上百年的融合,就形成了独特的牙买加民族习俗,这些习俗就体现在牙买加人民的饮食、服装、生活、日常出行、婚姻、社交礼仪等方方面面。
饮食 牙买加人民的主食与当地的农作物特产息息相关,日常主食是米饭与香蕉粉、果肉与大米混合做成的食物和玉米制成品。超市和大众商店里有大量的面包和面粉制品销售,但一般这些商品都是由外国进口而来,价格比较昂贵,这些食品一般都是牙买加人民偶尔购买和使用的食品。除了主食之外,牙买加人民也喜欢享用本地的甘薯、咸鱼和辣椒等副食品,肉类、牛奶和奶制品也深受牙买加人民的喜爱,酢浆草汁、牙买加焗鸡、熏烤鸡和一种甜玉米粥,以及牙买加山羊肉咖喱都深受牙买加人民的欢迎。牙买加人民还特别喜欢食用本地的特色美食,如拉伸肉片(Jerk Pork)和胡椒罐汤(Pepper Pot Soup),其中味道特殊的红色水果鳕鱼(ackee)是牙买加的国菜。番石榴干酪、芭蕉馅饼和肉饼之类的快餐深受工薪阶层和上班族的喜爱。饮料方面,牙买加的老年人喜欢喝茶、喝咖啡,年轻人则喜欢喝可乐与啤酒。
服饰 牙买加的服饰具有鲜明的欧式风格,参加公共活动或者是在公共场合,男士都是西装革履,系领带,女士也穿上正装。平时男士喜欢穿衬衫、长裤,炎热的季节则可以穿比较随意的短裤,女士喜欢穿色彩鲜明、用料轻薄的裙子。
住宅 牙买加的早期建筑风格,呈现非洲原始部落的特征,直到20世纪中期之后,随着现代建筑科技的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提升,牙买加的建筑风格开始学习欧美,具有欧式风格的建筑一栋接一栋地拔地而起。西班牙和英国的殖民者在牙买加进行殖民统治的时候,奴隶们的住房和宿舍都十分简陋,居住条件比较差。房屋一般都是用木棍支撑、木板当墙壁搭建而成的简易房屋,屋顶上铺的是棕榈叶子或椰树叶子,用这种树叶进行避雨;房屋内也没有像样的家具,用木板当作床铺,再搭配几个简单的木桌和小板凳就作为日常生活的家具。相对而言,庄园主的住宿条件相对好一点,但也仅仅是用青砖和石块建筑的房子而已,屋顶上铺的是泥瓦片。独立后的牙买加,居民的住房状况并没有太大的改善,乡村地区的住房仍然是小木屋,卫生状况较差,没有公共卫生间,也不结实,很容易遭受飓风、海啸等自然灾害的侵袭。上层社会的住房则优越得多,上层人士都修建了结实、耐用、宽敞的住房,拥有独立的厨房、卫生间和浴室。1951年的大飓风给牙买加人民带来了巨大损失之后,政府机构意识到修建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的重要性,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住房和公共建筑,一些高层建筑慢慢成为市区的标志性建筑。
当前,牙买加的农村地区,每个村庄的中心都有一个中心广场,广场是这个村庄的中心地带,村政府、商店、医院和汽车站都围绕着中心广场而修建,方便居民日常购物、看病和出行。
婚俗 牙买加上层人士的婚礼比较正式、隆重。结婚前,男方必须购买一栋房屋或者是自行修建一栋房屋,还应具备养活不用出去工作的妻子的经济实力,之后举行隆重的婚礼仪式。正式成婚之后,丈夫出去工作,妻子在家料理家务,丈夫的收入足够维持一家的日常开销。中下层社会群体中,婚礼仪式就比较随意,牙买加的女子,几乎1/3的成年女性还没有举行婚礼就已经有了身孕。一旦一个女性有了身孕,她的母亲也就默认了这一事实,这时只要男方答应承担以后孩子出生和养家的一些生活费用,他就可以正式入住女方家,不一定举行正式的结婚仪式,孩子生下来之后,新的家庭就正式组成,新的生活正式开始。
称呼 牙买加人的姓名,一般都按照名字、第二名字、父姓和母姓的顺序来起名,女性成婚之后,则需要去掉母姓,加上夫姓。城镇居民的姓名,一般都起具有欧美色彩的名字。农村地区还保留着一些原始传统,尤其是非洲后裔的居民,孩子起名时一般都由出生日期来确定,星期一出生的男孩子都叫“卡德乔”,女孩子叫“珠芭”;星期三出生的男孩子叫“奎科”,女孩子叫“库芭”;星期日出生的男孩子叫“奎希”,女孩子叫“奎希芭”;等等。
礼仪 牙买加的礼仪与其他英联邦国家和拉美国家基本上一致,在称呼方面,比较常用的称呼就是“先生”“女士”“太太”“夫人”等。在称呼之前加上官职和职称也是比较常用的方式,在参加宴会的时候,受邀请的人士,都会主动携带一定的礼物。牙买加同其他欧洲国家一样,也有一些礼仪禁忌,不能随意询问女性的收入、年龄和婚姻状况等,他们普遍认为“13”这个数字不太吉利,正式场合很少提及“13”这个数字,每月的“13日”都是不吉利的日子,正式活动绝不能选在这一天。[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