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买加(列国志·新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国土与人口

一 地理位置

加勒比海域是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的关键海域,牙买加位于这一片海域的心脏地带,即加勒比海域的西北区。牙买加位于北纬17°43′~18°32′、西经76°11′~78°21′的地区。牙买加岛屿的最北端,距离古巴岛约145公里;最东端遥望海地,距离海地约160公里;岛屿的南部地区与南美大陆的哥伦比亚遥遥相望,距离哥伦比亚的卡塔赫纳岛大约716公里。牙买加时区属于西五区。

二 国土面积

从空中俯瞰,牙买加岛就像加勒比海域中一只静静漂浮的海龟。它是加勒比海域中面积第三大的岛屿,其国土总面积约为10991平方公里,仅次于古巴和海地,四周全部为海水所包围,海岸线总长约为1220公里。在英联邦西印度群岛中,牙买加岛的面积最大,其面积相当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领土面积的两倍。牙买加岛的总体形状,像一个不规则的长方形,东西两端约235公里,南北两端,从最南部的西港角(West Harbour)到最北部的圣安斯贝(St Ann’s Bay),约为80公里。除了主岛之外,还包括主岛南部海域的几个群岛,其中佩德罗群岛(Pedro Gays)和莫兰特群岛(Morant Gays)是较大的两个群岛。莫兰特群岛距离牙买加莫兰特角东南部约53公里,其形状像一个刚刚升起的弯月,这个群岛由4个小岛组成;佩德罗群岛距离波特兰角南部约64公里,也由4个小型岛屿组成。除了这两个稍微大一些的群岛之外,牙买加还有一个重要的岛屿,就是位于首都金斯敦(Kingston)港口之外的罗亚尔群岛。总体上看,牙买加由一个主岛与一些群岛组成,国家的行政中心和经济重心都位于主岛。

三 地形与气候

(一)地形

1.地形:以山地为主

牙买加整个岛屿呈背斜构造,背斜轴正好呈东西走向,把牙买加分成两个地形特征各异的部分。就地质结构而言,牙买加的主岛领土部分属于不同的地质带,东部地质构造以变质岩和火成岩(又称岩浆岩)为主,其他地区的地质基本上都是石灰岩成分。从地貌上看,牙买加的整体地形以山峰为主,平坦的陆地仅占岛屿面积的少许部分。内陆的高地是牙买加岛屿的屋脊,沿海边缘地区的陆地较为平坦,是山地地区的有效补充,更是牙买加农作物的主要种植区域。

牙买加内陆的山脉地区占据了岛屿面积的绝大部分,这部分地区可以分成高原地区和山峰地带,其中,山峰地带的最高峰是位于岛屿东部地区的蓝山山系(Blue Mountains)。蓝山山系不是一座孤立的高峰,而是由一系列的山脉组成,其中,每座山峰的海拔高度都超过了900米,站在山顶,足可以俯瞰加勒比海域的一些海景。这条山脉之所以有这样一个美丽的名字,据说与英国殖民者有关,一些英国士兵初次到达牙买加之后,看到蓝色的光芒笼罩着这条高大雄伟的山脉的山顶,就大声惊呼,“看啊,蓝色的山”,蓝山山脉的名称就由此而来。[1]实际上,牙买加周边都被海水包围,蔚蓝色的海水在明媚的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出蓝色的光,这层光芒就会缠绕着山顶,形成一层层神秘、缥缈的蓝色,增添一丝神秘。除了蓝山山脉,海拔较高的山峰是格兰德山脊(Grande),蓝山山峰与格兰德山脊紧紧相连,格兰德山脊的南北两侧都延伸到岛屿中的沿海平原地区,这个山脊是一个从南部地区一直延伸到北部地区的山峰。除了海拔最高的蓝山山系之外,牙买加岛屿上的其他一些山峰,基本上都位于300~600米和600~900米,这些海拔相对低一些的山麓,被称为岛屿上的高原地区。海拔在600~900米的山麓位于高原地区的内陆地带,这些地区分布着一系列连绵起伏的山峰,包括干港山(Dry Harbour)、圣克鲁斯山(St Cruz)、五月天山(May Day)等。海拔处于300~600米的低矮山地,这一地区的分布范围最为广泛,最主要的部分都分布在平原地带与高原地区相交汇的地带。

山麓和高原占据了大部分国土面积,平原地带仅占据一小部分,而且都分布在沿海地区一带。平原地区地势较低,其中,面积最为狭窄的平原地带位于岛屿的南部地区,也就是首都金斯敦到长湾一带的区域,从这个区域往内陆延伸的平原地带,形成了一个向内陆地区延展的扇形平地。面积最大的平原地区,位于牙买加主岛屿的东边和西边的沿海地区一带,米克尔河口(Milk River)一带土壤肥沃,是牙买加最重要的耕种区域。牙买加岛屿的北部、南部地区的滨海萨凡纳(Savanna-la-Mar),也是极为重要的平原地区,是适宜耕种的土地。

山麓和高原占据了牙买加的大部分国土,一条接一条的山脉,连绵起伏地分布在这个岛屿之上。牙买加的山麓地区由三个主要山系组成:西部山系,以海豚山(Dolphin)为中心;中部山系,包括从科克皮特区(Cockpit county)到石头山(Stone Hill)一带的山系,这一带的山系基本上由石灰岩构成,含有大量的矿物质;东部山系,由蓝山山脉和约翰克鲁山(John Crow)山脉组成,这一地带是牙买加海拔最高的地区。蓝山山脉是全国海拔最高的山峰,这条山脉的最高峰为海拔2256米,与南美大陆的安第斯山脉遥遥相望。蓝山山脉横跨牙买加的萨里郡和米德尔塞克斯郡的大部分地区,整个山脉由多条支脉山麓组成,最大的支脉山峰位于萨里郡的波特兰区(Portland),从波特兰区的圣马格利特湾(St. Margarets Bay)一直延伸到大海,这个山脉也把牙买加境内的两条河流——格兰特河(Rio Grande)和雨燕河(Swift county)分割开来,成为这两条河流的天然分割线;第二个山脉支脉发源于凯瑟琳山峰附近的斯利夫山(Sliver Hill),围绕着这条山脉,两麓是另外两条河流——巴弗贝河(Buff Bay River)与西班牙河(Spain River),这两条河流沿着两侧山麓向海边延伸;第三个支脉山区从位于圣玛丽区和波特兰区交界处的福克斯大峡谷(Fox’s Gap)开始,向前一直延伸到巴弗贝和安诺托贝交汇处的海域一带。牙买加东部山系除了蓝山山脉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山脉——约翰克鲁山,这条山脉地处牙买加岛屿的最东部,从西北部地区一直延伸到波特兰区的东南部地区,是格兰特河谷与牙买加东海岸的分界线。石头山是牙买加中部山系的主要山脉,海拔415米,这个山系一直延伸到科克皮特地区。其中,中部山系又可以分成两支山系:一支向牙买加的西部地区延伸,穿越曼密山(Mammee Hill)和红山山脉(Red Hills),一直蔓延到沿海地区的沼泽地带;另一个分支山系位于圣玛丽和圣凯瑟琳区的交界地带,呈东北走向。西部山系地处威斯特摩兰和汉诺威地区,海拔为551米的白桦山是西部山系的最高峰。相对而言,中、西部山系的海拔要比东部山系低很多,呈现东高西低的特征。

高原地区占据了牙买加国土面积的绝大部分,除了上述三个主要山系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山脉。曼彻斯特区境内分布着唐·费格雷罗山(Don Figuerero)、卡朋特山(Carpenter)和五月天山,这三条山脉呈弧线形分布,形成了独特的风景线。圣凯瑟琳区的山脉位于西班牙镇的北部,是红山山脉的延续,包括圣约翰山、圣多萝西山(St. Dorothy)和盖伊山(Guy’s Hill)等几座小山。除了这几条山脉之外,佩德罗山和干港山位于圣安娜区,莫科山(Mocho Range)和蓝山位于克拉伦登区(Clarendon),其中,这座蓝山不是东部山系的蓝山山脉,而是一个独立的山峰,位于牙买加岛屿的中心地带。

2.河流

牙买加东部地区地势较高,有连绵起伏的山脉,高山的落差和降雨,就在东部山区周围形成了一条条河流。牙买加境内河流数量较多,但绝大多数分布在东部高原地区,中部和西部地区只有寥寥几条河流。东部山区的河流,绝大部分发源于蓝山山脉,这些河流从东部山区,呈枝叶状向周边地区流去,把潮湿的水域带到相应的地区。这些河流一年四季基本上不断流,一到雨季,持续的降水就会导致山洪暴发、河水猛涨,很容易形成相应的地质灾害。牙买加境内径流最长、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是布莱克河(Black River),这条河流的总长度约为70.8公里。除了这条著名河流之外,波特兰区境内有格兰德河(Grande River)、雨燕河、西班牙河(Spain River)和巴弗贝河(Buff River);圣安德鲁和圣玛丽区境内有希望河(Hope River);另外,米尔克河位于克拉伦登区境内,卡巴利塔河(Cabaritta River)位于威斯特摩兰区(Westmoreland)内,特里洛尼区境内还有一条著名的小河,叫马萨布拉厄河(Martha Brae River)。这些河流一年四季都不停地流淌,为周边的农作物种植区带来了水源,最后缓缓汇入大海。它们从东部的高原地区向下游流淌,由于地理落差较大,这些河流的河床很难得到开发利用,只有小部分流域可以通航,绝大部分流域都不适宜航行。其中,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布莱克河,可供开发利用的范围仅仅是距离河口27公里一带的水域。

与有众多河流分布的东部地区相反,中部和西部地区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条河流,这主要是因为这一地带的地质和土壤内含有大量渗水性较强的石灰岩,河水经过这一区域时,就会慢慢渗透到地下,造成河水断流。更为神奇的地域是圣安娜区(St.Ann),平时,这一区域内并没有河水;雨季到来的时候,由于降水突然增加,地表流水大大增加,地下水就会从地表下渗出来,形成奇特的湖泊;雨季结束后,降水大为减少,地下水位慢慢下降,地表水又慢慢渗透到地下,湖泊的面积就不断缩小,直到彻底消失。最为明显的例子就是1970年出现的蒙内格(Moneager)湖泊,位于蒙内格境内,这个湖泊在地面上存在一年之后,便消失了,成为当时的一大奇观。

3.港口

牙买加是加勒比海域中的一个大岛屿,由于四周环海,加之位于黄金海道的巴拿马运河航道之上,独特的海域特征、扼于咽喉要地的位置,使牙买加拥有了众多可以利用的天然海港。牙买加总共拥有13个优良海港,其中最大的港口就是位于首都的金斯敦港,金斯敦港是世界第七大天然海港,位于牙买加的南部,也是加勒比航道上通往巴拿马运河的一个重要中转枢纽,很多船只都会停靠在这里,准备必要的供给。金斯敦港的货物吞吐量和船舶停靠数量,在加勒比和中美洲都处于领先地位。[2]

北部地区有两个重要的海港,分别是安东尼奥港(Antonio)和蒙特哥贝港(Montego),这两个港口的地理位置也很重要,被称为牙买加的“双子海港”。除了这三个主要港口之外,牙买加还有其他的天然港口,南部地区有凯泽港(Carlisel Bay)、埃斯基维尔港(Alligator Pond Bay)、莫兰特港(Port Morant)、布莱克里弗港(Black River Bay)和罗亚尔港(Lovers),北部地区有曼彻尼尔港(Manchioneal Harbour)、卢西港(Lucea Harbour)、桑迪贝港(Sandy Bay)、奥拉卡贝萨港(Oracabessa)、玛利亚港(Port Maria Harbour)等。这些港口每年都给牙买加带来大量的经济收益。

(二)气候

由于地处东北信风地带,牙买加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来自热带海洋的信风影响,终年盛行热带海洋气团,平均气温并不太高,约为27℃,气温起伏不大,常年都比较均衡,例如,处于冬季的1月,与处于夏季的7月,温差仅仅相差不到5℃。牙买加的内陆地区由于分布着海拔较高的山峰,山体的高度不同,这就给部分地区带来了一定的气候差异。北部地区常年吹东北信风,气温一般会比内陆地区稍微低一些。总体上而言,牙买加常年的最高气温处于夏季的7月和8月,这两个月份的平均气温为26℃~32℃;气温最低的月份是1月和2月,平均气温为22℃~30℃。海风越过牙买加岛,受到内陆山麓的阻挡,改变了风向,这样牙买加岛上,白天都吹着海风,晚上大陆的山风又飘过内陆,常年都有温度适宜的微风吹过,有益于当地人的身体健康。

牙买加四周被海环绕,内陆又有大片连绵起伏的山脉,海洋冷湿气流与大陆暖湿气流在此地相遇,就给牙买加带来了大量降水。每年5月是牙买加的第一个雨季,10~11月是第二个雨季,处于秋季的第二个雨季降水量最大,两种不同的气流形成了对流,造成了大量降水。牙买加境内地势呈东部较高、中西部较低的态势,各个地区海拔不同,降水量也不同。东部蓝山山脉地带的降水量最大,年平均降水量约为5000毫米;北部地区和波特兰区的降水量也很大,年平均降水量超过3500毫米。相对而言,中部和西部地区降水量就少很多,安东尼奥港地处蓝山山脉的向风面,年平均降水量可以达到430毫米,但南部地区,尤其是首都金斯敦一带,地处蓝山山脉的背风面,气候比较干燥,常年降水稀少,年降水量仅约为180毫米。从月份来看,每年的2月是全年最为干燥的时期,平均降水量仅约为15毫米;10月,牙买加开始进入雨期,降水量大大增加,这一月份的平均降水量约为180毫米。

海洋洋流的转动,极易产生飓风,而且飓风推进速度极快,影响范围较大,破坏力也很强。牙买加地处加勒比海域之内,年年遭受飓风风暴的侵袭,每年的7~10月是飓风灾害最为严重的时期。这些飓风风暴一般发源于大西洋,越过加勒比海域,然后迅速向西推进,从牙买加岛屿的北部海岸登陆,一直往西部吹去,掠过岛屿。有时候飓风从6月一直持续到11月,给牙买加当地人民的农作物、房屋建筑都带来了极大的破坏,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的正常生活,对人民的交通和日常出行都造成了不利影响,每年这一时期,牙买加政府就会及时发布飓风预报,提醒当地居民早做预防,以减轻飓风的破坏程度。由于长期遭受飓风风暴的侵袭,牙买加政府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比较成熟的预警机制,当地人民都已习以为常,知道该如何应对这种自然灾害。

四 行政区划

牙买加共有三个郡:东部的萨里郡(Surrey)、中部的米德尔塞克斯郡(Middlesex)和西部的康沃尔郡(Cornwall)。它们是一级行政区域,行使着当地的行政管辖权。郡下设区,全国一共设有14个行政管辖区,其中萨里郡下设4个管辖区:金斯敦区、圣安德鲁区(St. Andrew)、圣托马斯区(St. Thomas)和波特兰区。首都金斯敦就位于金斯敦区,是全国的行政管辖中心。中部的米德尔塞克斯郡下设5个行政管辖区,包括圣凯瑟琳区(St. Catherine)、圣玛丽区(St. Mary)、克拉伦登区、圣安娜区和曼彻斯特区(Manchester)。西部的康沃尔郡也下设5个行政区:圣伊丽莎白区(St. Elizabeth)、特里洛尼区、圣詹姆斯区(St. James)、汉诺威区(Hanover)和威斯特摩兰区。这14个区中,由于首都地理位置重要,也便于行政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金斯敦区和圣安德鲁区组成了一个联合区,下设一个行政首府;剩余的12个区,每个区内都设立一个行政首府,作为本行政区的政治中心。每个行政区首府的市长都由选举产生,经过区委会的正式选举,根据得票的数量来决定选举结果,经过选举产生的首府市长,同时也兼任区委员会的主席。区委员会相当于行政管理机构,负责本行政区的一些公共事务的管理,如基础设施建设、道路修建、公共文娱事业、市场管理等。牙买加法院是这12个区的最高管辖机构,但金斯敦区和圣安德鲁区组成的联合区,不接受最高法院的管辖,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五 人口、民族、语言

(一)人口

西班牙殖民者到达印度群岛之前,牙买加岛上生活着几万名土著,他们过着原始的渔猎生活。西班牙殖民者占领牙买加岛屿之后,开始了对这一带的奴役统治,由于残酷的劳役、屠杀以及殖民者传入的病菌,在当地生活了近千年的阿拉瓦克人基本上死亡殆尽。为了解决当地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西班牙殖民者和随后的英国殖民者,都从非洲贩买来大量的黑人奴隶,这些人慢慢构成了现代牙买加人的族裔。据统计,19世纪初期,牙买加的总人数约为30万,大多数人是黑人奴隶。黑人奴隶在难以想象的环境中劳作,劳动强度极大,一些奴隶很快死去,导致牙买加的人口数量难以增加,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奴隶制度的废除,黑人和其他混血人种获得自由之后,也就是从1834年开始,在随后的几十年内,牙买加的人口数量才慢慢增加。但这种状况并没有持续多久,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由于一些获得自由的牙买加人纷纷到别的国家寻找更合适的机会,加之当时疾病的蔓延,牙买加的人口增长又恢复到以前极为缓慢的状态。据统计,这一段时间内,大约有15.6万牙买加人离开自己的祖国,去国外谋生,尤其是20世纪初期,由于中美洲的经济形势相对好一些,大批牙买加人纷纷涌入哥斯达黎加、古巴和巴拿马。这种人口外流的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30年代,随着世界经济危机的开始,经济萧条的情况也蔓延到美洲一带,一些国家的就业机会慢慢减少,大量工人失业,迁移到别的国家的牙买加人被迫重新返回自己的国家,这一时期牙买加的人口出现了显著增加。二战结束后,随着牙买加周边国家和地区局势相对稳定,一些牙买加人又选择移民到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这种不断向外移民的态势持续了数十年,直到相关国家制定了极为严格的移民法,牙买加的移民人数才开始减少。

出生率的下降、移民人数的不断增多,导致牙买加的人口增长率持续偏低。20世纪末期,牙买加的人口增长率为0.91%,2003~2007年更是下降为0.5%。持续偏低的人口增长率,导致牙买加的人口数量增长缓慢,2000年人口约为258万,2005年约为264万,2010年约为269万。截止到2015年,牙买加人口总数为272.8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其中男性135.2万人,占49.5%;女性137.7万人,占50.5%。[3]金斯敦和圣安德鲁、圣凯瑟琳、克拉伦登3个教区人数居全岛前三位,分别为67万、52万、25万。[4]牙买加虽然人口总数不多,但人口结构比较合理。从年龄结构上说,与其他一些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相比,牙买加是一个青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较高的国家。据统计,2012年,牙买加14岁以下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是29.5%,14~64岁的人口占总人口数的62.8%,65岁及以上老年人仅占全国总人口的7.7%;[5]从性别构成来看,牙买加国内男女比例基本均衡,没有出现比例失调的情况。从上述统计数字来看,牙买加适宜劳动力(15~59岁)的人口数量,达到了全国总人口的50%以上,意味着一半以上的人口都可以从事劳动,保证了经济发展过程中必要的劳动力供给。2000~2015年牙买加人口数量情况见表1-1。

表1-1 2000~2015年牙买加人口数量一览

由于牙买加山地面积较大,平原地带的面积相对较小,这就使平原一带聚集了大量人口,山区一带人口相对稀少。总体上来看,牙买加国内人口密度过大,1986年,牙买加的人口密度为209.62人/平方公里,平原地带的可耕种地区的人口密度,更是达到了1000人/平方公里,牙买加也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之一,2012年牙买加的人口密度为252人/平方公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牙买加的人口分布和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都出现了不均衡的态势。同其他拉美国家一样,牙买加的城市化也存在超前的问题,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也加重了城市的荷载,尤其是金斯敦、圣安德鲁、圣詹姆斯和圣凯瑟琳四个行政区的城市人口,达到了全国总人口的48.3%,也就意味着有一半的人口都聚居在这四个区的城市内,带来了一定的城市问题。从人口分布的情况来看,全国超过一半的人口都居住在城市地区和城市的周边地区,山区、森林地区和边远农村居住着少数人口,这使得城市人口的增长数量远远高于农村地区,这种不均衡的态势仍然在持续。

(二)民族

牙买加是一个多民族混合杂居的国度,同其他拉美国家一样,牙买加的居民基本上是从别的国家迁入的。早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土生土长的阿拉瓦克人,在西班牙殖民者到来之后惨遭灭绝。随后,西班牙和英国的殖民者从非洲运来大量黑人当作当地的劳动力,这些黑人便在这里生活,繁衍后代,成为当地的种族人口。随后,其他国家破产的有色人也到这里寻找机会,英国对牙买加实行殖民统治期间,为了加强对黑人奴隶的管理,一些英格兰人、移民到古巴的西班牙人的后裔、苏格兰人、爱尔兰人、威尔士人、法兰西人、葡萄牙人和德意志人等白色人种,或者作为契约佣工、劳动监管人员、庄园管理人员,或者是来牙买加充当种植园主,或者是经商,都定居在牙买加,时间久了之后,一些黑人便同这些有色人种通婚,形成了另外一个独特的种族——混血人种,这样,牙买加就形成了黑人种族、有色人种、混血人种共同生活的情况。奴隶制度废除之后,大部分黑人获得自由后,不愿意继续从事原来的高强度劳作,种植园主为了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开始从亚洲购买大量契约劳动力,运送到牙买加。这样,大量印度人和中国人被运送到牙买加,随后一些犹太人也被当作契约劳工运送到这里,这样,牙买加就形成了多个种族、数十个民族共同生活的局面。就社会地位而言,白色人种一直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其他人种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有些印度人、华人和犹太人通过长期的辛勤劳动,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但通往上层社会的道路依然艰难。当前,在牙买加的人种比重中,黑人和混血人种占据了绝大多数,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超过了90%。

(三)语言

英语是牙买加当前通用的官方语言。早期殖民时期,刚刚来到牙买加的非洲黑人,仍然使用自己的民族语言进行交流,英国殖民者为了便于管理,同时也为了防止他们在劳作的过程中用自己的语言串联、商议逃跑和造反、反抗等,强迫所有的黑人奴隶必须把英语作为通用语言,故此,黑人、混血人种都开始讲英语,他们的后代也说英语,这样英语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大,慢慢就演变为官方通用语言。除了英语之外,西班牙语也可以使用。印度人、犹太人和华人的后裔在用英语交流的同时,还会使用自己民族的语言,比如在牙买加居住的一代又一代的华人,还可以熟练地使用粤语,也就是广东话进行交流,这也使华人的语言、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在牙买加得以传承。

六 国旗、国徽、国歌

(一)国旗

牙买加的国旗形状为长方形,长与宽的比例为2∶1,整体图案是这样的:两条对角线是宽度完全相等的黄色条段,这两条黄色条段从图形中交叉穿过,连接着长方形的四个顶点,这样就把国旗图形分成两两相等的四个三角形。上下两个三角形的颜色为绿色,左右两个三角形则是黑色,整个国旗的图形就包括黄、绿、黑三种颜色。牙买加的国旗有着深刻的寓意,跟牙买加的国情和现实情况联系紧密,黑色寓意最为严肃,代表着牙买加人民曾经克服和即将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绿色象征着希望和牙买加境内丰富的农业资源;黄色则是牙买加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明媚的阳光的象征。

(二)国徽

牙买加的国徽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国徽图案的中间是一个盾徽,盾徽的底色为白色,中间有一个红色宽边的大型十字,五个金色的菠萝按照纵横相间的排列方式,整齐雕刻在红十字上。盾徽的顶端是一个橙色的头盔,头盔的两旁装饰有黄白花冠的图案。头盔的顶上是一个木块,木块的上面则是一个张开巨型嘴巴的褐色鳄鱼,鳄鱼的头部朝西,尾巴朝东,四脚直立,尾巴上翘。盾徽的两侧站立着一男一女两个土著,右侧是手里拿着一张弓的精壮男子,左侧则是手提一筐菠萝的女子。盾徽的最下端是一个绶带,这一男一女正好站在绶带的两端,绶带上有一行醒目的英文句子“出类拔萃,一个民族”,象征着牙买加人民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也体现了牙买加人民为祖国的繁荣强盛而奋斗的决心。

(三)国歌

1962年独立时,牙买加授权成立国歌委员会,这个委员会通过招标的方式,确定了牙买加的国歌,国歌的名称是《牙买加国歌》(也译作《牙买加,我们热爱的家园》)(Jamaica National Anthem),这个歌曲由词作家休·布雷厄姆·舍洛克(Hugh Braham Sherlock)作词,由作曲家罗伯特·查尔斯·莱特波恩(Robert Charles Lightbourne)谱曲。

歌词的大意为:

永恒天父保佑我国,用您那全能的双手,享有自由远离恶魔,永放光芒天长地久,请您把真正的智慧,赏赐给我们的领袖,正义真理永属于我。牙买加,亲爱的牙买加,牙买加啊,牙买加,牙买加,亲爱的牙买加。

此外,牙买加的国花为生命之木花,国树为生命之木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