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 对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主要启示
从纽卡斯尔的转型发展历程看,资源型地区的产业转型是一个漫长、动态的过程,需要多方力量协同持续推进。纽卡斯尔市从英国一个最典型的煤炭城市转型为以煤炭工业为基础、多种工业部门并举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再发展成为世界知名的文化创意园地和旅游胜地,经过了几次产业转型。这对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具有重要启示。
(一)鼓励多侧发展新产业,以政策重构形成新产业能力
产业转型是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的核心与根本。延长产业链是其中的一条路径,除此之外,培育形成新产业也很重要。推进新产业形成、成长与发展的核心路径:一是可以引导发展一些协同型、竞争性旁侧关联产业,把产业做宽;二是培育形成新产业研发能力,为承接或发展新产业奠定能力基础。
从纽卡斯尔政府扶植发展风电产业的经验来看,政府发现新产业往往较晚[26],因此,政府颁发转型新产业新政策之前应对当地萌芽的新产业进行细致考察与分析,以选择出台相应的新产业新政策。
(二)尚处于煤炭开发初期的矿区应“矿城分离”,优化区域空间关系
矿区都具有资源指向性,多依矿而建。在煤炭资源分布偏远的山区建矿,应加强对工矿区建设模式的科学论证,改变现有的相对独立的工矿区建设模式。矿区可以仅具备生产功能,将生产区依资源而建,研发区、管理区、生活区则配置在周边城市,通过加强与周边城市之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矿区职工的生活需要、社会化需要,实现矿城协作发展。这种通过周边城市对矿区实现区域整合的发展模式,可以避免“矿竭城衰”问题,也可以减少因在矿区配建生活、办公设施所导致的沉淀成本。同时,还可以加强城市与城镇的集聚能力,提升城市功能。
此外,各资源型城市应注重拓展与周边城镇、城市的联系与合作,积极发展对外合作,融入更大区域甚至全球产业链,在深化区域合作中不断推进产业升级与产业结构高级化。
(三)“变废为宝”,利用工业遗址打造区域特色
煤炭产业的电厂、船坞、铁路和装卸设备等工业遗址是城市重要的文化资产。英国的纽卡斯尔码头区功能转变与区域改造使其成为英国最伟大的城市滨河地带之一。纽卡斯尔码头区充分利用了旧码头遗址,打造了波罗的海当代艺术中心等文化活动中心,使码头区渗透来的多层历史积淀融入当代城市空间。[27]
山西省等内陆资源型省份可以借鉴纽卡斯尔的经验,将矿区的工业生产设施向生活休闲空间转变,在改善矿区生态环境的同时,保存部分具有历史特色的工业设备和工厂,因地制宜地发展工业旅游业,为游客提供可以体验和感受的煤炭产业项目,激活煤炭工业的遗产,塑造区域的独特文化遗产。
(四)引育结合,以人力资本结构多样化推进产业多元化、经济复杂化
构建多元化产业体系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核心问题,也是一个难题。我国长期以来依靠资源型产业发展,导致非资源型产业发展环境较差,而寻找替代产业又是资源型地区摆脱资源陷阱,实现产业转型的必由之路。[28]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效应受产业结构的影响[29],人力资本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可以优化人力资本的配置,提高人力资本的产出效率,有助于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因此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对发展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以及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山西提出构建多元化中高端现代产业体系的“六大工程”,大力发展能源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是推进产业多元化的重要举措。结合纽卡斯尔的转型经验,前期可以考虑优化人力资本结构,释放结构效应。一是加大教育与培训投入力度,延伸原来优势产业的人才就业方向,使职业更加细分;二是引进大量现代生产性服务人才、行业领军人才,以人才结构的优化孕育新行业,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
(五)重视对中小企业的培育,营造创新氛围
一般来说,资源型城市多以国有或集体资源型企业为主导力量,中小民营企业发育不健全。以山西这一典型资源型省份为例,2016年山西省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仍高达70.9%,远高于全国不到20%的平均水平。不仅如此,留存的国有企业多属于资源型行业。可见大中型国有企业支撑了山西的经济发展,但因其创新惰性问题也可能成为未来发展的障碍因素。因此,必须重视通过深化改革、制度开放等激活民营经济活力,加快发展中小企业,以加速生产性服务业、社会机构、新兴行业等的成长,推动山西从严重资源依赖走向依赖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
(六)将政策诉求融入国家发展框架
当前我国正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战略以及雄安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这是国家未来一段时间的区域发展重大空间布局。众多分布在中西部的资源型城市应积极融入全国发展框架,增强开放意识,加大融入力度,提高开放水平,把握国家发展的重大机遇,为转型升级开拓更为宽广的空间。纽卡斯尔是被英国政府纳入国家“科学城”建设计划的首批建设城市,并获得国家大量资金支持,这也是其转型为创意教育中心的关键缘由之一。
参考文献
[1]〔法〕费尔南·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一卷),施康强、顾良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
[2]马涛:《16世纪英国煤矿产权变化及其对煤炭工业发展的影响——以纽卡斯尔煤矿产权变化为例》,《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3]J.U.Nef,“The Rise of the British Coal Industry,” The Economic History Review 1933,4(2):237-240.
[4]J.Ellis,“The‘Black Indies’: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Newcastle,” Newcastle upon Tyne:A Modern History,R.Colls and W.Lancaster(eds.)(Chichester:The History Press Ltd.,2001),p.15.
[5]M.Barke,Taylor,P.J.,“Newcastle’s Long Nineteenth Century:A World-historical Interpretation of Making a Multi-nodal City Region,” Urban History 2015,42(1):43-69.
[6]G.H.J.Daysh,“A Distressed Industrial Region—Tyneside,” Economic Geography 1935,11(2):159-166.
[7]R.W.Rennison,“The Improvement of the River Tyne,1815-1914,” Transactions of the Newcomen Society 2014,62(1):113-142.
[8]M.Barke,“The Middle-class Journey to Work in Newcastle upon Tyne,1850-1913,” Journal of Transport History 1991,12(2):107-134.
[9]H.Jones,Zener,C.,The History and Description of Fossil Fuel,the Collieries,and Coal Trade of Great Britain(Whitefish,Montana,USA:Kessinger Publishing,2010).
[10]赵文媛:《科技社团与19世纪中后期英国工业与社会发展》,《科学管理研究》2018年第3期。
[11]征咪:《18世纪英国地方科学讲座的市场化及其影响》,《学海》2018年第1期。
[12]S.Dawley,“Fluctuating Rounds of Inward Investment in Peripheral Regions:Semiconductors in the North East of England,” Economic Geography 2007,83(1):51-73.
[13]张占仓、董桂萍、余学军、赵献增、段爱萍:《德国英国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和区域发展研究》,《河南科学》2012年第3期。
[14]赵渌汀:《向纽卡斯尔学习:草根之城如何逆袭为宜居城市?》,《新周刊》百家号,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0897857061391753,最后访问日期:2019年5月8日。
[15]陆伟芳:《新世纪东西方城市更新的案例比较研究——以上海民生码头和纽卡斯尔码头区为例》,《社会科学》2018年第8期。
[16]P.Hetherington,Newcastle Gateshead:Shaping the City(London,UK:RIBA Publishing,2010),p.60.
[17]吴佳璋、张静、赵楠:《煤炭码头如何应对新挑战?》,《中国水运报》2019年4月10日,第5版。
[18]刘现伟:《政府干预、机制重构与资源型城市困境摆脱》,《改革》2011年第3期。
[19]周少甫、王伟、董登新:《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转化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3年第8期。
[1] 郭淑芬,山西财经大学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2] 温璐迪,山西财经大学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3] 牛娜,山西财经大学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4] 徐佳君,山西财经大学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5] 〔法〕费尔南·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一卷),施康强、顾良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
[6] 马涛:《16世纪英国煤矿产权变化及其对煤炭工业发展的影响——以纽卡斯尔煤矿产权变化为例》,《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7] 马涛:《16世纪英国煤矿产权变化及其对煤炭工业发展的影响——以纽卡斯尔煤矿产权变化为例》,《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8] 马涛:《16世纪英国煤矿产权变化及其对煤炭工业发展的影响——以纽卡斯尔煤矿产权变化为例》,《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9] 马涛:《16世纪英国煤矿产权变化及其对煤炭工业发展的影响——以纽卡斯尔煤矿产权变化为例》,《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10] J.U.Nef,“The Rise of the British Coal Industry,” The Economic History Review 1933,4(2):237-240.
[11] 马涛:《16世纪英国煤矿产权变化及其对煤炭工业发展的影响——以纽卡斯尔煤矿产权变化为例》,《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12] J.Ellis,“The‘Black Indies’: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Newcastle,” Newcastle upon Tyne:A Modern History,R.Colls and W.Lancaster(eds.)(Chichester:The History Press Ltd.,2001),p.15.
[13] M.Barke,Taylor,P.J.,“Newcastle’s Long Nineteenth Century:A World-historical Interpretation of Making a Multi-nodal City Region,” Urban History 2015,42(1):43-69.
[14] G.H.J.Daysh,“A Distressed Industrial Region—Tyneside,” Economic Geography 1935,11(2):159-166.
[15] R.W.Rennison,“The Improvement of the River Tyne,1815-1914,” Transactions of the Newcomen Society 2014,62(1):113-142.
[16] M.Barke,“The Middle-class Journey to Work in Newcastle upon Tyne,1850-1913,” Journal of Transport History 1991,12(2):107-134.
[17] H.Jones,Zener,C.,The History and Description of Fossil Fuel,the Collieries,and Coal Trade of Great Britain(Whitefish,Montana,USA:Kessinger Publishing,2010).
[18] 赵文媛:《科技社团与19世纪中后期英国工业与社会发展》,《科学管理研究》2018年第3期。
[19] 征咪:《18世纪英国地方科学讲座的市场化及其影响》,《学海》2018年第1期。
[20] S.Dawley,“Fluctuating Rounds of Inward Investment in Peripheral Regions:Semiconductors in the North East of England,” Economic Geography 2007,83(1):51-73.
[21] 张占仓、董桂萍、余学军、赵献增、段爱萍:《德国英国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和区域发展研究》,《河南科学》2012年第3期。
[22] 赵渌汀:《向纽卡斯尔学习:草根之城如何逆袭为宜居城市?》,《新周刊》百家号,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0897857061391753,最后访问日期:2019年5月8日。
[23] 赵渌汀:《向纽卡斯尔学习:草根之城如何逆袭为宜居城市?》,《新周刊》百家号,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0897857061391753,最后访问日期:2019年5月8日。
[24] 陆伟芳:《新世纪东西方城市更新的案例比较研究——以上海民生码头和纽卡斯尔码头区为例》,《社会科学》2018年第8期。
[25] P.Hetherington,Newcastle Gateshead:Shaping the City(London,UK:RIBA Publishing,2010),p.60.
[26] 张占仓、董桂萍、余学军、赵献增、段爱萍:《德国英国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和区域发展研究》,《河南科学》2012年第3期。
[27] 吴佳璋、张静、赵楠:《煤炭码头如何应对新挑战?》,《中国水运报》2019年4月10日,第5版。
[28] 刘现伟:《政府干预、机制重构与资源型城市困境摆脱》,《改革》2011年第3期。
[29] 周少甫、王伟、董登新:《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转化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3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