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物流与智慧供应链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4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演化

1.4.1 从物流到供应链

对物流一词的理解,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美国市场营销学者阿奇·萧(Arch W.Shaw)于1915年提出的Physical Distribution,从市场分销角度认为物流就是实物配送,实际上就是如何把企业的产品分送到客户手中的活动;另一种观点则源于美国少校琼西·贝克(Chauncey B.Baker)于1905年提出的Logistics,从军事后勤角度对物流的内涵进行定义,主要是指物资的供应保障、运输储存等。两种不同的概念之所以能分别存续下来,是因为它们都分别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响应、应用和发展,二者之间没有发生冲突,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物流学派来进行统一规范,也不需要得到社会广泛一致的公认。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物流的定义也在不断地变化完善。如今,国际上最普遍采用的是美国物流管理协会(National Counci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NCPDM)的定义。该协会1986年改名为CLM(The 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此后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几经调整,以适应时代和需求的变化。表1-2给出了物流定义的调整过程,从中可以看出人们对物流内涵的认识不断深入。2005年1月1日,CLM正式更名为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CSCMP),标志着全球物流进入供应链时代的开始。这一变化从某种意义上揭示了21世纪国际物流发展的主流趋势:供应链整合管理。

表1-2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物流定义演绎表

1.4.2 中国物流的发展历程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2000年,物流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有了一定基础。2000年之后,随着制造业和电子商务的快速成长,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更是进入了一个突飞猛进的快车道。总体而言,自1979年“物流”概念引入我国,我国物流理论和实践大致可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79—1991年,是物流业的恢复与初期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和四个现代化建设使得我国国内商品流通和国际贸易不断扩大,物流业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不仅流通部门专业性物流企业的数量在增加,生产部门也开始重视物流问题,并设立了物流研究室、物流技术部等。有关物流的学术团体相继成立,并积极有效地组织开展了国内外物流学术交流活动,以了解和学习国外先进的物流管理经验。

第二阶段:1992—1999年,是物流业转型阶段。在这一阶段,物流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一些老的储运企业通过实施改革、改造、重组等,转型为综合物流企业,以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和经济一体化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生产、零售企业开始退出物流领域,不再新建仓库,而转向市场寻求合格的物流代理商。另一方面,部分地区建设了一批现代物流企业,以迎接国外物流企业的挑战。这标志着我国现代物流业已经开始起步。

第三阶段:2000—2015年,是物流业大发展阶段。新世纪开始,我国现代物流大踏步进入发展期。我国开始致力于现代物流的普遍发展。第一,物流政策环境得到改善。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以推动物流业的发展,为物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第二,物流规划工作井然有序。物流产业得到了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加强了对物流业发展的规划。2000年,我国“十五”物流发展总目标正式确立。各省、市、自治区纷纷制定物流发展规划,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会广泛成立。第三,物流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受惠于国家的信息化建设,我国的信息基础网络和实用技术已经能够支持现代物流的信息运作要求。铁路、公路网络的建设,在我国的东部发达地区已经完成了基本布局,而且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平台建设开始向中西部演进。第四,物流技术日益先进,应用日趋广泛。互联网信息平台、电子数据交换、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射频识别技术和条形码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物流管理和物流技术中的广泛应用,使现代化物流达到一个新的水平。第五,物流逐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物流业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物流企业大量成立,有100多所高校开设了物流专业。物流真正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并且进入物流资源整合与供应链管理时期。

第四阶段:2016年至今,是物流服务全面转型升级阶段。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物流业不论从基础设施还是经营方式上都实现了显著提升,为物流业的全面转型升级奠定了良好基础。截至2018年底,我国铁路里程达到13.1万km,其中高速铁路运营里程2.9万km,居世界第一;公路总里程485万km,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超过14万km,居世界第一;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7万km,航道网络进一步完善。此外我国还拥有235个民航机场,定期航班航线通达港澳台地区以及60个国家和地区的158个城市。交通线路和园区节点等物流基础设施编织成互联互通的物流网络。跨境电商高速发展带动国际快递和海外仓储建设布局,国际物流网络主推中国企业走出去。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基础设施逐步成熟,信息互联网带动物流基础设施的虚拟化联网和智能化升级。在企业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引用,大多数企业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快速推进。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始应用,装卸搬运、分拣包装、加工配送等专用物流装备和智能标签、跟踪追溯、路径优化等技术迅速推广。以产业融合为主,互联网与物流业深度融合将改变传统产业的运营模式,为消费者、客户以及企业自身创造增量价值。数据代替库存、数据驱动流程、数据重塑组织成为智慧物流的重要驱动力,终将形成智慧物流的生态体系。

1.4.3 当前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特点

1.当前我国物流业的总体状况

虽然跳过了美国、日本物流行业的平稳发展阶段,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在基础设施、经营管理、理论研究、物流技术、信息技术等方面还比较落后。但市场规模巨大,前景广阔。近年来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为实现物流及供应链管理外包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物流业前景指数(LPI)反映物流业经济发展的总体变化情况,以50%作为经济强弱分界点,高于50%时反映物流业经济扩张,低于50%则反映物流业经济收缩。我国物流业前景指数从2014年1月以来均保持在50%以上,反映出我国物流业总体仍处在平稳较快发展时期。

与此同时,我国物流业近年来虽保持较快增长势头,但整体运行效率仍然较低。物流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是衡量物流业总体运行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国该指标从1991年的23.79%下降到2018年的14.8%,美国、日本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稳定在8%左右,我国该指标与美国、日本相差超过6%。我国物流业仍有较大潜力可挖。

2.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特点

具体到物流行业的运作层面,目前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物流企业加大并购力度,行业整合提速。进入门槛低导致物流业集中度低,进一步导致市场竞争激烈,呈现出以降低服务价格为主要竞争手段的特点,行业整体缺乏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近年来集中度虽不断提升,但行业仍缺乏具有定价权的龙头型公司。规模较大的物流公司可利用规模经济,在网络覆盖、运力配置等方面发挥及时、安全、低成本等优势。小企业服务功能少,综合化程度低,管理能力弱,竞争能力弱,信息能力弱,经济秩序不规范,不具备适应现代物流追求动态运作、快速响应的要求。

(2)服务范围不断向供应链两端延伸。目前我国物流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深入发展,建立起了深度合作关系,物流服务范围不断向供应链两端延伸。一些物流企业从只承担少量简单物流功能外包的第三方物流,拓展到全面介入制造企业供应链的第四方物流。在供应链上游为制造企业提供原材料与零部件采购服务、原材料入场物流服务、原材料库存管理服务等,在供应链下游为制造企业提供生产线后端物流加工服务、产成品销售物流服务、零部件售后物流服务等,物流专业化服务水平和效益显著提高。自2014年以来,业内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富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先供应链管理企业,与此同时,国家政策大力支持、鼓动和引导更多的物流企业向供应链两端延伸服务范围。

(3)通用物流与专业物流分化。近年来物流行业内的通用与专业分化趋势日益明显,专业化逐渐成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方向。物流向专业化发展的趋势是由需求来决定的,企业对降低物流成本的需求越来越大,通过优化内部物流管理节约成本可增加企业利润,但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来降低成本对专业能力要求很高,要求物流服务的专业化。通用物流与专业物流相比,对于客户依赖度较小,市场规模更大,但竞争相对更激烈。对一些企业在物流环节中特殊要求较少的,通用物流相比专业物流具备客户门槛较低、对自身资源要求较少、更具成本优势的特点。通用物流与专业物流的分化,有利于为不同物流需求的企业提供更适合的自身发展服务。

3.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

供应链管理行业是典型的轻资产、高技术含量的现代服务产业,供应链管理企业通过对不同行业运行模式的深入研究,利用综合专业能力和自身的整合能力,为客户量身定制集成解决方案,将单一、分散的报关、运输、仓储、贸易、结算服务等组合为供应链管理服务产品,实现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四流”合一,为客户节约成本,提升价值。供应链管理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要求供应链管理企业具备以下能力。

(1)跨领域、跨区域、跨行业的专业能力。跨领域能力,即纵向贯穿经营活动的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多个层次,具备在每个单一层次都能提供解决方案的专业能力。跨区域能力,即横向跨越区域乃至不同国度、不同制度和不同法律框架,具备在不同区域扫除障碍并执行既定方案的专业能力。跨行业能力,即深刻掌握不同行业、同行业不同客户、不同类型商业模式,并具备针对客户个性化需求量身定做解决方案的能力。

(2)整合与运营能力。供应链管理服务与普通物流服务不同,供应链管理企业只对供应链上的关键节点进行投资,不依赖大规模固定资产投入谋求产出,而是强调整合各层级现有资源,在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的指导下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这就要求从业企业具备较强的整合与运营能力。

(3)信息系统支持能力。供应链管理集成服务具有大范围、跨领域、多层次立体全方位整合的特点。信息传递也会表现出多边、交叉、同步等特性,信息流是供应链管理中的关键要素。要求企业配备的信息系统技术架构先进、功能层次分明、高效协同以满足业务需求。供应链管理的价值创造体现在缩短客户交易时间,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企业供、产、销的整体运行效率等方面,有助于企业在应对频繁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时提升响应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