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复合手术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神经介入加速度发展阶段

1989年Guglielmi设计出了柔软、可控、可回收、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ui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图1-2-6)。1990年3月6日,GDC首次应用于临床,栓塞了一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时至今日,这种可脱的弹簧圈技术已在全世界得到广泛应用。同时期,法国的Lasjaunias、Berenstein、Ter Brugge等教授从胚胎入手,系统地阐述脑、脊髓血管的发育与解剖,并对脑脊髓血管疾病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编著出版了名著“Surgical Neuro-angiography”,对神经介入的发展和普及做出了卓越贡献。1997年Feldman等发表了全球首例颅内颈动脉狭窄的支架置入术,1998年Higashida等报道了颅内动脉瘤的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技术,开创了支架技术治疗颅底脑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和颅内动脉瘤的先河。

进入21世纪,血管造影平板数字减影设备和高级后处理软件的相继问世,创新性神经介入器材的不断涌现,特别是取栓装置和血流导向装置的出现和应用,进一步促进了神经介入临床应用的快速发展,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急性脑动脉闭塞取栓再通术、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和硬脑膜动静脉瘘栓塞术等已经成为血管神经外科的标准治疗手段之一。

图1-2-6 Guglielmi设计的弹簧圈系统

A.弹簧圈,箭头所示为电解脱熔断处;B.电解脱装置;C.电解脱前后对比,注意箭头处熔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