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花飘香的年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春潮

八四年的春天,改革的春风吹到了这个北方小县城。街上的个体户多了起来,人们开始谈论“万元户“、“下海“这样的新鲜词。

一天晚饭后,程卫东突然说:“晓兰,我想辞职。“

姜晓兰正在洗碗,闻言差点摔了盘子:“什么?“

“厂里效益越来越差,工资都发不出来了。“程卫东帮她擦干手,拉她坐下,“我想自己开个农机修理铺。现在农村包产到户,农民对小型农机需求很大,但县里就一家国营修理厂,根本忙不过来。“

姜晓兰看着他闪闪发亮的眼睛,知道他已经考虑很久了。改革开放以来,确实有不少人开始自己做生意,但放弃铁饭碗还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你有把握吗?“她轻声问。

程卫东握紧她的手:“技术上没问题,就是启动资金...“

“需要多少?“

“至少两千。租门面、买工具、进零件...“

姜晓兰起身去卧室,从衣柜深处拿出一个布包:“这里有三千,是我这几年的积蓄,本来想留着给槐儿上学用的。“

程卫东震惊地看着她:“你...你支持我?“

“当然。“姜晓兰微笑着把布包塞进他手里,“我相信你的能力。再说,现在政策允许,为什么不试试呢?“

程卫东紧紧抱住她,声音哽咽:“谢谢你,晓兰。我保证不会让你失望。“

第二天,程卫东就向厂里递交了辞职报告。厂长再三挽留,但见他心意已决,只好批准,还特批他可以成本价从厂里购买一些二手工具。

修理铺选在了城郊公路旁,那里离农村近,租金也便宜。姜晓兰请了三天假,帮着粉刷墙壁、制作招牌。程卫东则忙着调试设备、联系货源。

“咱们得起个响亮的名字。“挂招牌时,姜晓兰说。

程卫东想了想:“就叫'槐香农机修理铺'吧。“

开业第一天,只来了几个看热闹的邻居。程卫东有些沮丧,但姜晓兰鼓励他:“酒香不怕巷子深,你的技术摆在那儿呢。“

果然,第三天就有一个邻村的农民推着坏了的抽水机上门。程卫东只用半小时就修好了,只收了五块钱材料费。那人回去一宣传,第二天就来了五六个客户。

一个月后,修理铺已经小有名气。程卫东早出晚归,但每天回来都兴高采烈地跟姜晓兰分享当天的“战绩“。最让他们高兴的是,程母的身体竟然好转了不少,能帮着照看小程槐了。

六月份的一天,姜晓兰下班去修理铺帮忙,发现程卫东正和几个农民模样的人热烈讨论着什么。

“晓兰!“程卫东兴奋地拉她过去,“这几位是青山村来的,说现在包产到户后,各家都需要小型农机具,但买新的太贵,问我们能不能做些简易的。“

姜晓兰立刻明白了他的想法:“你想生产农机具?“

“对!“程卫东眼睛发亮,“我研究过了,像小型脱粒机、玉米粉碎机这些,技术不难,成本也不高。咱们可以先小批量试产...“

看着丈夫神采飞扬的样子,姜晓兰知道,一个新的篇章即将开始。改革开放的春风不仅吹活了经济,更吹醒了无数像程卫东这样敢想敢干的普通人。

那天晚上,他们挤在狭小的厨房里边吃饭边讨论未来的计划。小程槐在婴儿床里咿咿呀呀,程母坐在一旁笑眯眯地听着。窗外,初夏的晚风送来远处槐花的香气,仿佛在轻轻诉说着那些关于青春、爱情与梦想的故事。